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

ID:22236834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_第1页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_第2页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_第3页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_第4页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脚步声中,既能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能重视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能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度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又能合理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少一些作秀的成分,以达到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的做法就是:一结合三维目标,创设情感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和理性知识的升华。此外,心理学

2、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只有对学生认识活动进行指导,对学生情感活动进行激发,才能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有机的统一。这些研宄都为实际应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依据。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

3、主,学生没有任何成功的体验,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只懂得一些生硬的概念、原理,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则无从谈起。但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步骤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那么就很容易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如我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本节内容从知识目标上需要学生掌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护民族团结,知道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在能力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从中华文化、中

4、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所以从这个三维目标出发,在讲到台湾问题时,课件中播放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轻柔哀伤的音乐节奏中,学生的情绪迅速受到感染,课堂也成了情感场,师生开始共同讨论两岸为什么会有这个愁?如何来解决这个愁?学生发言非常热烈,从古谈到今,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是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的,针对当前台独活动的日益猖蹶,同学们更是群情激昂,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设想,虽然有些设想

5、过于偏激,与国家争取在和平的前提下解决台湾问题有出入,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但学生的认知活动达到了最佳状态。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即把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现代教学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

6、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要能提出问题,首先要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前可以安排“三分钟时政播报”、“社会热点与教材透视”等话题,在每节课之前请一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对我们身边的某种行为或现象进行评议,或讲一个故事,然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关心时事、探索社会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中还可以提出很多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专题内容,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恐怖主义的危害(再谈“9?11”事件),陈水扁的“法理台独”言论,上海腐败贪污案与依法治国,西部大开发与共同富裕等等,以主题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学

7、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在预习中质疑,进一步探索问题;在讨论中质疑,共同探讨问题的结论;在老师讲课中质疑,通过双向交流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质疑,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率。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积极引导,或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盲点,由教师提出具有挑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