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3187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养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效果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养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效果概述-->前言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效果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是衡量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也是康复治疗的最重要目标[2]。因此,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已经成为护理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是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通过调节情志,生活起居与饮食的指导,以及穴位按摩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WHO统计,我
2、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预期将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综述1中医养生理论1.1中医养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措施是以中医学为基础,依据护理学整体护理和辨证护理的指导思想而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三因制宜”的思想。《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
3、饮食指导应“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等特性调配,遵循平衡阴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饮食调护原理,将中医的颐养知识与病情相结合,选择合适饮食来配合药物治疗;起居有常是指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劳逸结合,一张一弛合理安排作息和锻炼;情志护理是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合理的调摄情志可使患者保持心境平和,避免七情过极而致病。鉴于以上原因,护理人员在开展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措施时应具备中医学的基本常识才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于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可通过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
4、,制定培训计划,也可邀请本院或外院中医专家,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中医基础知识专题讲座,提高护理人员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知识。脑卒中患者处于初期和恢复期时,所运用的处理原则各不相同;初期的患者以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性萎缩为主,康复期的患者以功能锻炼恢复为主,应根据各期的病情变化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和青年脑卒中应根据各年龄段患者不同的发病特点进行调护,如老年脑卒中患者其发病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因言语、意识障碍不能准确表达。老年人由于应激功能下降,对疾病的反应性也相应下降,有的甚至完全不表现临床症状,护理时
5、应注意及时观察病情变化。(2)易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部分病人由于吞咽障碍或昏迷,不能经口进食,容易合并口腔感染。(3)脑卒中病人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吞咽肌群不协调。(4)因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基础护理工作量大,需大量的人力。应针对老年脑卒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的思维处理问题。1.2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1.1儒家养生说儒家学派养生学说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理特点,提出“三戒”“仁者寿”以及其饮食
6、卫生宜忌等养生理论,强调精神调摄,强调寡欲,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1.2.1.2道家养生说道家学说主张“虚即道,道即自然”。其中“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虚”为道家养生之第一大要,老子言“虚其心”,庄子言“虚无”。道家学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又提倡养生,希望能够“长生久视”“寿敝天地”。所有这些思想,促进了人对生命的探索和卫生保健的追求。管子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所以主张存精以养生,他说:“精也者,气之精者
7、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1.2.1.3《黄帝内经》养生说《内经》的养生观是“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这样一种全方位的康寿自然养生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生命力。《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是中医长寿之道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理论[7]。第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原则和方法,如协调阴阳;保阳气,益阴精;顺应自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等。第二,对人的生命历程认识是唯物的,是符合实际的。如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等,对生命体生
8、、长、壮、老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到了性别上的差异。第三,提出“天人合一”,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