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压力的增大,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若未能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若治疗适当则病情趋向稳定并且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本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西医临床上通常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来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扩充心肌血容
2、量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硝酸酯类不但易产生耐药性,还会产生严重的低血压,影响临床疗效,故探索安全而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新抗心绞痛方法至关重要。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凌海市中医院诊治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56~80岁,平均(63.77±11.22)岁,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40例,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经心电图ᦊ
3、0;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并排除有脑出血史,近期内有手术、器官活检及严重创伤史,出血性疾病史及严重的肝肾功能减退患者。1.3治疗方法单纯西医组:常规卧床休息、吸氧,常规给予硝酸酯制剂、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对症降压降脂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为黄芪25g,丹参15g,党参15g,红花15g,当归15g,葛根15g,桔梗15g,柴胡15g,枳壳15g,牛膝15g,赤芍12g,桂枝12g,水
4、蛭10g,土鳖虫10g,炙甘草6g,2周为一个疗程。1.4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参照相关文献标准综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得到纠正;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无效:病情无好转,心电图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心绞痛发作频率。③心绞痛持续时间。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患者之间疗效比较应用χ2检验,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比较两
5、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疼痛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中西医结合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1.34±0.80)次/周、发作持续时间(1.96±0.65)min/次均低单纯西医组的(3.45±0.76)次/周、(3.22±0.98)min/次,P0.05);治疗一个疗程以后中西医结合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频率(1.34±0.80)次/周、发作持续时间(1.96±0.65)min/次均低单纯西医组的(3.45±0.76)次/周、(3.22±0.98)min/次;总有效中西医结合组(97.50%)高于单纯西
6、医组(81.00%),P3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内科急、重症,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其最主要特点是冠脉病变局部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及由其决定的预后的不稳定性,既可经积极治疗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又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使心肌局部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
7、范畴,其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导致的心脉失养,临床上常见本虚标实之证,尤其以气滞血瘀为病机的主要特点。本方剂中,黄芪具有补中益气、补气生血的作用,是补气之要药,加以党参协同可达补气扶正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温通心脉的作用;当归、红花、赤芍均具有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