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

ID:2221265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_第1页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_第2页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_第3页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_第4页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艺术初论----书法论文-->绪论由于存量少,对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写经敦煌遗书的研究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么是在魏晋南北朝书法十六国篇章中稍作一笔带过,要么是在研究敦煌写经书法中简述一二,截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的深入全面研究与探讨。但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写经书法恰好是魏晋南北朝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为隶楷过渡的关键期,十六国出土的敦煌写经是考察该时期书体演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中所论述的“敦煌写经”不仅包括现存于敦煌文献中有确切纪年的佛经写本,还包括因书体风格具有明显该时期特征的未有确切纪年的

2、写本和残片。主要通过对写本书体、笔法及用笔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该时期历史背景,来考察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本文将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以便更全面的反映十六国时期书法的整体风貌,揭示出该时期书法在书法演变史中的重要地位。...........1.敦煌莫高窟概述敦煌由于其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要冲之地。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敦煌郡,至今已延绵两千多年。历史上的敦煌“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十六国时期,曾经统治过敦煌的政治势力

3、就有氐族、匈奴、汉族、鲜卑等,又因其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使得当时的敦煌成为一个集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社会。“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其位置就坐落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面的断崖上。关于它的建造时间,在敦煌写经《太上业报应缘经》卷三残卷的背面有段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崄,造窟一龛。”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公元366年的前秦建元二年,一位名叫乐僔的行脚僧人,来到了敦煌南面的鸣沙山下,忽见山顶金光四射,宛如千佛降世,他认为

4、这是一种神示,于是便在鸣沙山大泉河西岸的陡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开凿第二个洞窟的是法良:“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等,各修一大窟。”至此莫高窟进入了蓬勃的开凿时期,并在此之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修建,最终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洞窟艺术。现在能够确定属于十六国时期洞窟的分别是,267、268、269、270、271、272、275号石窟。3.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发展与影响………54.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写经…………74.1十六国时期明确纪年的写本………

5、…74.2十六国时期未明确纪年的写本………94.3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残片的整理………105.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的书体风格及其演变规律………11结论…………145.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的书体风格及其演变规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法的书体风格,恰好介于西晋和北魏时期两者之间。而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确是中国书法发展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是篆书、隶书等旧书体逐渐衰落,楷书、行书、草书等新书体发展成熟的阶段。而贯穿这一发展过程的主线,就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也可称之为隶书楷书化。因此,十六国时期敦煌写经书

6、法的风格特征,主要就是“隶楷相参”。笔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从结体上来说,是字形扁阔,横长竖短,字的横张之势明显。这是受到了隶书体式的影响,但是这一特征到了十六国晚期就逐渐消褪了;其次,从笔法上看,横画是顺锋起笔,收笔重按,笔画写的尖头圆尾,但是这主要集中在早期作品中,在5世纪以后的写本里都是向下顿笔之后再作行笔;竖画露锋起笔,行笔较快,出锋銛锐,显得短促而有力。这种写法也只见于公元五世纪初以前的写本中,之后便很少出现了;捺画顺锋起笔,轻起重落,少有波折,显得丰满圆润;横折的写法,更可看出隶书笔法的影响,转折处不提笔转峰而是略顿之后一

7、转而下,不见棱角;竖钩趯钩的写法,是行笔至末端,轻顿作围后即提笔,少有出锋,即使出锋也是钩挑平出,有些较长的笔画甚至是朝左下出锋。这一特征也主要集中在十六国早期的写本中。总的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楷化的程度越高,隶书的影响则越小。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写经书法,从公元5世纪起,划分为前后两种类型,一种是4世纪-5世纪的“隶楷”体风格,另一种是5世纪-6世纪的“楷隶”体风格。............结论本文对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写经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是一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时代。河西地区,由于地处偏僻、远离战

8、乱成为了大量内迁少数民族和西迁中原流民的聚集区。而此时的敦煌,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河西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写经,存世数量极其稀少,相对总数达5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