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文体之辨

游记文体之辨

ID:22188057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游记文体之辨  _第1页
游记文体之辨  _第2页
游记文体之辨  _第3页
游记文体之辨  _第4页
游记文体之辨  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记文体之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游记文体之辨【内容提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游记文体的要素、发生、形态、意涵及体式,指出游程、游观、游感是游记文体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构成一个由下而上、依次递升的金字塔结构;游记文体的发生既需要“游”的审美意识、实践活动与文学创作三者的依次推进,又需要“游”的文学创作中游程、游观、游感三大要素的同时具备,两者同步完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游记文体形态的分化与演变,突出表现为诗人游记、哲人游记、才人游记、学人游记的主潮兴替;游记文体的发生序列决定了游记意涵以审美为本原和核心,同时又有巨大的文化涵化力与包容性;游记文体样式以记为主而赋、书、序多元并存。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构建人与自然

2、审美关系为核心的游记文学创作可谓源远流长,盛久不衰,并逐步汇聚成一个因时而进、别具一格的文学传统。但与游记创作的高度繁荣与卓越成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关游记文体的理论研究不仅相对滞后,而且普遍缺少应有的深度。最近拜读了王立群先生发表于《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的《游记的文体要素与游记文体的形成》(下简称《游记》)一文,一方面为文中对游记文体的开拓性研究以及一系列灼见所感奋,另一方面又感到文中提出的一些核心观点需要作一番认真的辨正,由文中所引发的许多重要问题也有继续深入探索的必要。一游记文体的核心要素与层级关系所谓游记,顾名思义,即是由“游”而“记”、以“记”纪“游”之作。我们曾经提出

3、,构成游记文体的核心要素包含所至、所见、所感三个方面,所至即作者游程;所见,包括作者耳闻目睹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所感,即作者观感,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①。这与《游记》一文所概括的游踪、景观、情感三要素大体是相通的。不过,根据游记由“游”而“记”、以“记”纪“游”的文体特点,当以游程、游观、游感加以概括更为妥贴。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游程、游观、游感三者在游记文体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各不相同,游程属于实践层面,是游记的创作基石;游观属于经验层面,是游记的现实内容;游感则属于精神层面,是游记的情感升华。三者恰好构成一个由下而上、依次递升的金字塔结构。如果

4、以人的生命为喻,那么游程是骨骼,游观是血肉,游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无疑,一篇“标准”的游记作品应完整地包含游程、游观、游感三者,而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之游程、游观、游感应构成由下而上、依次递升的层级关系,前者是衡量是否为游记作品的基础标准,后者则是衡量是否为优秀游记作品的核心标准。《游记》一文认为游踪(相当于本文的“游程”)是游记最重要的文体要素之一,并以此衡量柳宗元游记,认为其代表作“永州八记”因游踪记写的不明显而存在“重大的文体缺陷”,其原因则在于柳宗元游记“脱胎于记载一山一水的山水记”,这是我们所无法苟同的。这里有四个层面的问题需要辨析:一,在游记文体所包含的游

5、踪、景观、情感(此按《游记》一文的归纳)三要素中,游踪属于最基础的实践层面,处于金字塔的底部,更重要的还在于依次递升的景观—经验层面与情感—精神层面,分别处于金字塔的中部与塔尖。二,对游踪记写明不明显到底应如何判断?游记固然是因“游”而“记”,以“记”纪“游”,离不开游踪记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游记都必须巨细无遗地记述主体的游踪,因为游记毕竟不等于游走流水账。三,“永州八记”游踪记写不明显的结论尚须商榷。“永州八记”中前四记与后四记创作时间相隔三年,空间连缀看似比较散漫,但却具有严谨的内在结构,最为关键的是作者能以空间转换为线索而将八篇游记紧密地衔接起来。首篇《始得西山宴游记》点明了

6、永州这一大环境,又由法华西亭引出西山,写西山则从大处着墨,谓“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隐然有八记“领袖”之风。《钴潭记》以下三篇,都在首段标明空间的变换,三者相连,作者游踪就一目了然:“钴潭在西山西——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石梁。梁之上有丘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第五篇《袁家渴记》因与前篇相隔已久,因此特加一段概述性文字,交待各景点的空间关系:“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承上启下,既照应已游过、写过的西山等处,又引出下次将游作记的袁家渴。《石渠记

7、》以下,仍以首段交待空间变换轨迹:“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即石涧)——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即至小石城山)”。这样,通过“游”的行踪转换,即将“记”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连为一个整体;反之,通过“记”的文字线索,亦可寻绎出主体之“游”的处处屐痕。由此可见,“永州八记”作为中国游记的经典之作,并非没有明确的游踪记写,恰恰相反,其游踪记写是较清晰的,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