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ID:22172959

大小:9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7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肽键: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三、填空题1,组成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①非极性侧链氨基酸;②极性中性侧链氨基酸:;③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④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3,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含

2、有色氨酸,苯丙氨酸,或酪氨酸。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键、范德华力、二硫键等,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有范德华力、二硫键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DNA的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即碱基排列顺序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DNA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二级机构。三、填空题1,核酸可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原核细胞拟核部位,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部位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

3、苷酸,由戊糖、含氮碱基和磷酸3个部分组成6,RNA中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7,DNA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四、简答题1,DNA与RNA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异同?DNARNA一级结构相同点1,以单链核苷酸作为基本结构单位2,单核苷酸间以3’,5’磷酸二脂键相连接3,都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一级结构不同点:1,基本结构单位2,核苷酸残基数目3,碱基4,碱基互补脱氧核苷酸几千到几千万胸腺嘧啶A=T,G≡C核苷酸几十到几千尿嘧啶A=U,G≡C二级结构不同点:双链右手螺

4、旋单链茎环结构4,叙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1,DNA是一平行反向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交接触。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第三章酶酶:由活细胞

5、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质称为酶原酶原激活: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的过程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结构相似,抑制剂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其他位点可逆的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催化活性降低,此种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同时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与

6、抑制剂之间没有竞争关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填空题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个别核糖核酸(RNA)也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称为核酶。5,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尚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叫做酶原9,可逆性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三种四,简答题1,以酶原的激活为例说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叫做酶原的激活。酶原激

7、活过程说明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结构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结构破坏,功能丧失。7,酶促反应高效率的机制是什么?酶高效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在两个以上底物参与的反应中,底物之间必须以正确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②多元催化:同一种酶兼有酸碱催化作用,这种多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可极大的提高酶的催化效率。③表面效应;酶活性中心内部多种疏水性氨基酸,常常形成疏水性“口袋”以容纳并结合底物。一种酶的催化反应不限于上述某一种因素,而常常是多种催化作用的综合机制,这是酶促反应高效的重要原因。第四章糖代谢

8、名词解释1,糖酵解:在不需要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4,三羧酸循环(TAC):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历经4次脱氢及2次脱羧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