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

ID:2216845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_第1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_第2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_第3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_第4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有利区带预测:本文从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储集层、盖层的展布特征,和控源断裂的发育特征四个方面,对登娄库背斜带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油气主要是该区深部烃源岩,油气成藏的主要通道为沟通浅部与深部的深大断裂,断裂控制着该区的油气运移。指出了登娄库背斜带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  关键词:有利区带;烃源岩;中浅层;登娄库背斜带;东南隆起区    1地理位置及地层分布概况  登娄库背斜带属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中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位于东南隆起区的西部,西与华字井阶地相连,东与钓鱼台隆起,王府凹陷为邻,北接长春岭背

2、斜带,总面积约2000km2。登娄库背斜带作为松辽盆南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与盆地一起经历了断裂前期热拱期、断陷期、断坳期、坳陷期和萎缩隆褶期等多个演化阶段。历经营城末期弱反转、嫩江末期强反转及明水末期强反转三次大型反转构造运动。  2烃源岩分布特征  在剖面上青山口组暗色泥岩主要发育于青一层序和青二层序内,以青一层序为主;青三层序以紫、紫红色泥岩为主,无生烃能力。  登娄库背斜带地区青山口组青一、二层序沉积时期发育滨浅湖亚相[1],沉积了一定厚度的富含有机质暗色泥岩,主要以青一层序为主,青三层序以紫,紫红色泥岩为主,无生烃能力。伏龙泉地区以黑灰色泥岩为

3、主有机质含量差,埋藏浅,大部分地区生烃能力较差,局部地区暗色泥岩较为发育。  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登娄库背斜带处于冲积扇、扇间洪泛平原、辫状河沉积环境下,该沉积环境下大多发育紫色、紫红色泥岩,泥岩厚度小有机质含量极差,该泥岩基本无生烃能力。  登娄库背斜带地区营城组暗色泥岩发育,单层厚度大,泥岩主要为黑色泥岩,单层最大厚度18m,累计最大厚度295m,泥岩发育层数多,厚度较大,是登娄库背斜带一套好的烃源岩。  3储层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储层为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其次为青山口组。登娄库组下部发育以砂砾岩为主的储层,

4、其次为砂岩;登娄库组下部和泉一层序发育以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的储层,泉二、三、四层序则发育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储层;青山口组储层粒度最细,主要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2]。  4盖层分布特征  根据各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及砂泥岩分布特征分析,登娄库背斜带中浅层的区域性盖层主要有两套,即青山口组泥岩和泉二层序泥岩;登娄库组、泉一、三、四层序内部发育的泥岩可作为较好的局部性盖层(图1)。  5生储盖组合划分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研究区地层及沉积特征,可将登娄库背斜带生储盖组合分为浅部组合、中部组合及深部组合,其特征如下:  青山口组湖泊相泥岩

5、作为区域性盖层,青山口组青一、二层序暗色泥岩及油叶岩为烃源岩,泉三、四层序河流相砂体为储层,构成浅部生储盖组合。泉二层序泛滥平原泥岩作为准区域性盖层,登娄库组滨浅湖暗色泥岩构成烃源岩层,泉一层序河流相砂体及登娄库组辫状河与曲流河砂体作为储层,构成中部生储盖组合。由营城组上部发育的泥岩或登娄库组底部泥岩作为局部性盖层,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内部暗色泥岩作为烃源岩,营城组及沙河子组砂岩作为储层,构成深部生储盖组合。由于断裂或不整合的沟通作用,深部烃源岩层系生成的油气常沿断层运移至浅部地层砂体中聚集,形成了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既“复合式生储盖组合”如图2所示。

6、  6有利区带预测  (1)伏龙泉凹陷  图2登娄库背斜带生储盖组合划分示意图  烃源岩评价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青山口层序组烃源岩埋藏浅,成熟度低,未进入排烃门限,不具备提供油气条件;登娄库层序组烃源岩发育较差,生排烃能力较弱,生排烃数量有限。因此该区域中浅层油气藏中的油气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盆地西部长岭凹陷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二是来自伏龙泉断陷深部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的烃源岩;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来自深部烃源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伏龙泉地区泉一、二、三、四层序发育河流相砂体,登娄库层序组发育冲积扇及扇三角洲砂体,这些砂体可以作为该区较好的储层;青山口

7、层序组泥岩及泉二层序泥岩可作为该区较好的盖层;断裂特征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T41、T4、T3、Ta2反射层构造图上控源断层比较发育,这些控源断裂可以沟通深部烃源岩与中浅层砂体储层的联系,导致深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至中浅层成藏系统中聚集[4];构造发育史研究表明,伏龙泉构造是一个发育时间较早,与深大断裂伴生的构造,深部断陷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沿断裂运移至中浅部地层中聚集成藏。因此,认为伏龙泉凹陷是油气成藏有利区带。  (2)莺山-王府凹陷西南部  烃源岩综合评价表明,莺山-王府凹陷的青山口层序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排烃潜力,深层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的烃源岩具

8、有较强的生排烃能力;烃源岩的发育及生排大量烃构成了该地区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该区泉一、二、三、四层序发育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