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

ID:2216321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_第1页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_第2页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_第3页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_第4页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探析  摘要:目的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6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2、,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脑损伤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疗效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极快,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于脑出血而言,是在脑血管疾病当中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其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以及致死致残率高等实际特点,且相关研究发现,当脑出血脑血流量广泛下降

3、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持续性缺血性脑损伤的出现,最终形成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上有研究证实,脑出血后脑血流量广泛下降,可引起持续性的缺血性脑损伤,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形成。如何在脑出血急性期当中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已经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探析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本文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7例

4、,女性患者23例,年龄53~81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所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具有继发性脑出血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病症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100mL的生理盐水和30mg的依拉达奉,持续注射时间为30min,注射2次/d,坚持给予6w。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每天给予患者口服120mg的尼莫地平,分为3~4次服用,同时根据患者的

5、病情发展情况对药剂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以2w为1个疗程,坚持给药三个疗程[1]。  1.3疗效标准采用BI记分方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依赖程度。采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所研制的卒中量表(NIH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和疗效判定,其中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90%,不良反应发生率<5%;有效:经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70~90%,不良反应发生率<10%;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之后没有出现降低,反而有所增加,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

6、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用(x±s)予以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率用%予以表示,同时使用?字2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来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BI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

7、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在治疗组中出现过敏和局部皮肤红肿各1例,而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过敏反应和2例局部皮肤红肿。  3讨论  当患者出现脑出血现象之后,受到血肿自身所具有的占位性病变的影响,会引发机械性损伤和周围组织的继发性脑损伤,这是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最为重要的

8、病理改变。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3],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组织,甚至是远端区域,其脑血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