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ID:2215663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综述;中医药疗法  :R256.3:A  :1007-2349(2011)05-0075-0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症状与中医学“胸痛”、“噎膈”、“胃痛”、“吐酸”、“呕胆”、“反胃”、“嘈杂”等相当。可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证候群,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现代医学多用抗酸药及胃动力

2、药,重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副作用大,疗效欠佳,复发率高。目前,采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诊疗效果已被多数患者认可,现代医家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并初步形成了针对当前发病机理的诊疗体系,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诊治该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理论研究  经典文献中,多认为GRED的发病与肝、胃、脾密切相关,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而成,治疗主要以泻热清肝和胃为大法。现代医家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GERD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具体治法多有发挥,重视痰瘀、气滞、正虚在GRED发病中

3、的作用,治疗重视化痰理气与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  谢昌仁教授认为本病多由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上逆所致,气郁、食滞、胃热、痰浊、正虚、血瘀是主要病机,并强调疏肝解郁、降气和胃,为治逆之枢;清热化痰、行气通腑,为治逆之要;益气健脾、化湿助运,为治逆之本;扶正祛邪、行气化瘀,为治逆之责[2]。吴滇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机以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痰、气、火、食、瘀互结于食管为关键,故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和胃降逆,常以疏肝和胃、化痰开郁、泻火降逆、行气活血、清胃滋阴、益气健脾等为主要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常酌加旋覆花、代

4、赭石、沉香、瓦楞子、乌贼骨等降逆制酸之品,遇重症患者嘱其餐后吞服白及粉、三七粉作用于局部,疗效显著[3]。承伯钢主任医师认为中医辨证须抓住“气”之一字,治疗强调“以气相求,复运气机”,把握“滞”、“虚”两端,以疏肝泄热、健脾和胃为基本治法,随症佐以通降、芳化、养阴、温中等药物,方可收满意疗效[4]。徐景藩教授认为反流一症,当属胃气上逆。咽中不适,主要为痰气交阻。烧心,有灼热感,以气郁化热为多。常见证候有:气郁证、痰气交阻证、肝胃郁热证和气滞血瘀证,临证需注意与润燥、升降、宣通等药物的配伍。同时提出改进服药方法,煎糊剂,各卧位

5、咽药后平卧,若是晚间服药,服完后即睡,作用尤佳[5]。袁红霞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的发病基础,胃虚气逆为其病机关键,益气和胃为本病主要治则,同时审其虚实寒热、兼夹邪气,临证分为:胃虚兼少阳不和型、胃虚兼肝胃郁热型、胃虚兼痰热内扰型、胃虚兼痰瘀交阻型、胃虚兼寒热错杂型及胃虚兼胃阴不足型6种证型,以旋覆代赭汤合其他经方化裁,取得了满意疗效[6]。周福生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实属胃病,病机为脾虚胃强。认为脾胃虚损、胃气上逆是其本,肝气郁滞,痰湿内阻是其发病及加重的关键。临证以行气降逆,健脾疏肝为其大法,擅用五爪龙等药物,并注重

6、气血并调,疗效显著[7]。  2临床研究  2.1中医证候研究李志等[8]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2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胃食管反流病中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120例(50.85%),肝胃不和55例(23.31%),胃热气逆36例(15.25%),中虚气逆16例(6.78%),痰气郁阻9例(3.81%)等5型。李黎等[9]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84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经研究认为性别、Hp感染、非甾体消炎药的使用可影响本病的中医证型

7、的分布。刘汶等[10]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症状以及舌苔脉象资料,根据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作出GERD诊断并辨证分型,结果表明,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郁滞为关键。朱生梁等[11]研究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对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各主要证型为胆热犯胃型9.17%,肝胃郁热型51.67%,中虚气逆型25.83%,气郁痰阻型3.33%。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分型以肝胃郁热

8、、中虚气逆、胆热犯胃、气郁痰阻四型为主。  2.2中医治疗孙跃岐等[12]临床选择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服用枳朴汤煎剂;对照组43例,口服兰索拉唑(15mg,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治愈5例,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