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54356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气血理论的应用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气血理论的应用论文(共2篇)第1篇:中医气血与脑电能量关系的探讨为了探讨中医气血与脑电能量的关系,本文应用日本产CF-500型双通道信号分析仪,对比分析了不寐症辨证分型与成年健康人;健康老年人与健康成年人;6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各组脑电功率谱的峰值频率、峰值频率的能量、峰值频率的相关系数、脑电功率谱的总能量等项指标。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检查对象:不寐I组(中医属劳倦思虑太过,以致气血不足)共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18~54岁,平均年龄为34.1岁。检查前均停服一切药物3天以上。诊断标准参考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中华神
2、经杂志1985:10)。不寐n组:(中医属邪火扰动心神)共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0.5岁。检查前均停服一切药物3天以上。诊断参考标准同上。脑卒中组:共28例,男20例,女8例,为我院神经科1985年5月?1986年1月临床明确诊断为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0?77岁,平均为64.8岁。自发病到记录脑电日期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其中大部分病例经“CT”检查证实。健康老年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65.5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健康成人组: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17?58
3、岁,平均年龄38.8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2脑电记录条件:电极位置按照国际脑电学会标准,以单导记录左、右中央区(Cs、C4)电位,经脑电仪输出并由磁记录器记录。3信号分析:实验用CF-500型双通道信号分析仪,频率分辨率为0.125Hz,最大分析频率为50Hz,参考电压IV。分析了上述导联脑电的功率谱、相关函数,为了反映功率谱所代表的能量,将功率谱进行了1/3倍频程分析,并将各1/3倍频程累加。在以上信号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下述参量进行了对比分析。1.峰值频率:即在功率谱上,能量处在峰值时的频率。2.峰值频率的能量:即在能量最高点对于参考电压I
4、V的dB数。3.峰值频率的相关系数:即在峰值频率时两侧脑电相同频率的相干系数。4.脑电率谱的总能量
5、用1/3倍频程倍号处理后得到14个累积的能量值,再把以上14个数值进行累加得到总能量。二、结果1不寐组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按有邪与无邪的虚实原则,不寐I组属虚,不寐n组属频值频率的相关系数、脑电功率谱的总能量结果比较。讨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寐、脑卒中恢复期、健康老年人、健康成年人共116例脑电能量的分析,发现脑电能量的改变与中医气血的变化有明显的一致性。如同时不寐,因气血耗伤所致组脑电的能量显着低于健康组,因情志不遂邪火扰动心神组没有这样的改变。健康老年组脑电
6、能量显着低于健康成人组,是由于老年人气血已衰的缘故。而老年脑卒中患者脑电的能量显着高于健康老年组,这正符合了“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的论述。“气者,人之根本”,“神者,?气血所生”。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而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5%。因而气血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脑的功能,反之脑的功能状况也表现出人体气血的变化。气血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要理论,用脑电能量的变化来观察人体气血的状况,可能会为气血理论研究及补气药物的观察提供客观的指标。: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贾敏周绍华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浦京遂李盈忠第2篇:探讨
7、如何运用中医气血理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医学认为气与血是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运动的两大根本性物质,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其中又以急性脑血管疾病多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学中又称中风,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是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的首位,其死亡率高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也是成年人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带来了极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而其中又以缺血性中风病最为多见。本文就中医学中气血理论与缺血性中风之间的联系,来探讨如何运用气血理论来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防治。1中医
8、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学对气血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调经论》就明确提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指出气与血是组成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的物质《灵枢》:“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难经》“血主濡之。”气与血,均是通过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在人体内经过五脏六腑的运化而生成的。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血的滋润与濡养作用,对人体五脏六腑与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素问?调经论》还指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认为气血不和是
9、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基本治则;从而初步建立起气血理论及论治方法。南宋医家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