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

ID:22152167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_第1页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_第2页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_第3页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_第4页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文化对照下的宗教建筑摘 要:本文试图从建筑美学、建筑发展史入手,分析中西文化中的本质上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剖析建筑肌理中的脉络。  关键词:建筑;宗教;中西文化差异    一、    建筑是历史最沧桑的文本,浸透着我们人类难以言说的失去或健在的对时间、空间的解读。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一直遵循着一定的框架结构缓慢而平稳的发展着,它的发展是如同中国文化的传承一样,是一种相对完整,并相对单一的模式。这种定式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将把某种建筑方式发展到极致,而外来的影响将是微乎其微的,甚至被反超越的。  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亦是佛教建筑世俗化的过程。印度佛寺

2、典型的建筑样式是以佛塔为中心,四周用殿、堂围成有象征意义的庭院。两汉之际,佛教东渐,随之而来的佛教建筑有力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沉闷。始建于汉朝的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官方最早营建的佛寺。在白马寺的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外来佛教的诸多元素;但是,中国佛教寺庙可能从一开始就被决定了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附属地位。因为白马寺其实只是一座官邸改建而成的,具有相当浓郁的“中国特色”。趋向于中国传统民居风格的寺庙布局,形成了以中轴线为主体的几进院落,也就是之后人们所熟知的“伽蓝七堂”制。然而,“伽蓝七堂”脱胎于代表中国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建筑群。  在中国佛教建筑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具

3、有很强外来文化色彩的“塔”。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多的高层建筑样式,是仿制印度佛教“塔婆”的产物;也是“率堵坡”中国化之后的特殊样式。塔的高耸的气质一反中国传统的平和及平面展开的特点,塔将信徒的目光引向目不可测的天空,仿佛述说着佛教信徒们力图摆脱世俗现实苦难的困境。中国佛寺里的塔是比较另类的舶来品,却被中国本土意识层层扩大、延展。  建筑上的改变实则是印度本土佛教被改变的最佳例证。佛教的禅宗化是中国世俗文化对宗教信仰的淡化。佛教建筑的渐变也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外来文化又一次地消化和胜利。    二、    佛教建筑的确是从印度传入,并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建造技艺上,

4、中国禅宗佛教建筑从横的移植上发展出了纵向的迁变。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西方传统欧洲地区也出现了叹为观止的宗教建筑,其代表就是中世纪耸立在欧洲大地上各处可见的哥特式教堂。有趣的是,与中世纪几乎同期的东方大陆上,中国正处于元明清时代,而恰好此时的中国传统建筑正经历着中国建筑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佛教寺庙建筑群的造势也趋于定式。  在平行研究中,我们可以参照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建筑中的代表作。正如雨果在著作中的描写一样,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两个平顶的钟塔,比较矮。作为宗教建筑的

5、哥特式教堂承担了更多的宗教诉说。哥特式教堂的教堂平面是十字形,有强烈的宗教所指,象征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建筑在这里已经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居住功能,而是采用了真正的神的尺度,有着一种摧毁人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威慑力。  相对于平和、中正的中国禅宗寺庙,同样是作为宗教信仰寄托的教堂建筑,在西欧的发展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中国的寺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术深”,西方的教堂则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这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要解决这些异质性,还是要从最根本的文化土壤说起。东方重道德,西方重科--学;东方重伦理,西方重理性;东方重人文,西方重宗教;东方重整体,西方重个性;东方重经世致用,西方重系

6、统研究……这些最根本的文化区别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以后中西方发展的走势。    三、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伦理道德如同一张看不见的X,牢牢地束缚着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浸透着以“仁”“义”“忠”“孝”为基本规范和理想的人格伦理意识。而以伦理为信仰和基准的中国古典建筑往往深受其影响。包括外来文化佛教建筑寺庙。仁者,亲也,从人从二。可以理解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扩大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表达在孔子看来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理想范式,继而达到群体的和谐。群体和谐观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征和独特理念。由于要压制单体建筑的凌空出

7、世,强调和谐的群体观,因此即便是向高空发展的塔体建筑也以多重的水平线来削弱其拔高之势,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牢堵坡”。而匍匐与大地的习惯则是为了完成与其交流的态势,以群体的对称、呼应、水平展开,左右延伸,层层扩大,形成简明而有序的空间组合。如同浑厚的交响乐,几乎听不出其中嘈杂的单音。为了群体气势,每一种建筑符号都收敛了个性的张扬。而且,中国建筑一直是平稳而缓慢的发展,不断完善已有的形式,西方的建筑发展史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序曲凯歌。因为,中华文明实则上是一个极其早熟的文明共体,我们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