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ID:22148377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是提高高水平人才创新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中国高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十年实践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分类培养实践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有益借鉴。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培养质量,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走向变更,我国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相应地由单一的学术研究型向多类型、多层次、多方位的市场应用型转变,因此,对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制度及相应课程设置的改革创新探索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的热点问

2、题之一。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已经开始借鉴欧美经验率先将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引入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并作为提高研究生创新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分类培养的必要性研究生教育采用分类培养模式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分类培养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符合研究生不同的专业背景、能力构成和自我意愿的需求,因此,培养目标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来确定,可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分类培养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既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工,又保障社会对高水平工程应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分类培养满足了不同专业特色传统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求[1—2]。发现与正视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分类培养模

3、式十年践行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切合实际的分类培养新对策,对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更加必要。二、分类培养模式的概述培养单位(主要指高校)依据高水平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及社会需求,为学生构建的能力、知识、素质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称为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招生条件、学制时间、课程体系、科学研究、考核及指导教师等诸多要素[3]。目前已有的分类培养模式大体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也可以称为科研型、研究型,应用型则可以称为课程型、技术型、职业型、工程型或企业型。研究生适用哪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及能力特长采取分流机制,使学生各尽其才。目前我国高校多数侧重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此培

4、养模式主要针对有意愿继续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学生。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以基础知识与理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主,课程设置同时要兼顾综合、交叉与前沿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在确定负责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科研课题,应用储备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方法,实际完成课题的具体工作,解决具有探索性的科学问题,掌握科研工作的全部细节如文献查阅、综述撰写、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解决问题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在此过程中,研究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及科学精神得以培养完备。优秀的学术型研究生可采用推免方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深造[4]。应用型培养模式是近年正在发展和探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此种新兴

5、的培养模式主要针对有意从事社会实践与开发的高层次实用研究的学生,以社会职业中对工程管理、工程技术和工程应用人才需求为目标。课程设置及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以课程的技术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强调实践操作、科研活动与基础理论的结合,侧重创新应用、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5]。应用型培养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坚实的应用基础理论,具有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技术领域独立工作的能力。应用型学生的导师也可以采取双导师制,由专业导师和工程实践导师共同承担。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学生是否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可视具体实践课题决定。三、我国高校分类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尽管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模

6、式正在力图解决人才的供需矛盾,但由于应用型教育培养模式及相应的高校配套教育管理水平等处于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仍然存在专业方向、具体模式操作环节的方法、人才与职业、人才与企业等实际对接的不对称,甚至是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的矛盾,继而出现研究生就业率偏低的表象,此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瓶颈。国内多数高校的应用型培养模式招生比例远低于学术型培养模式,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不对称。经较大比例的学术型模式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高等教育、高水平科学研究等学术工作的学生不到10%,90%以上的研究生在面临直接就业时,与应用型研究生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6—7]。应用型培养

7、具体模式操作环节的方法缺乏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包括课程体系设计上仍沿用、照般原有学术型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只是做细枝末节的修改,不能从实际出发,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另外,应用型培养模式还表现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研究生招生入学方式均采用统一的考核要求,不能根据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培养模式分类制定录取标准,对应用型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考察不足[8—9]。另外,不同培养模式学位授予条件的差异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