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4796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低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主题,是当前这个时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的向前再推进,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施步骤。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快速全面健康转型,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必须面对以下三大挑战。 第一,中国低碳发展面临技术水平、经济结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国际贸易与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一是人口数量继续增长。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以每年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二是城市化进程
2、的快速推进。即使我国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年新增1400万左右,到2035年,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将近68%。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消费方式转变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几十年中都将给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三是居民生活质量与碳消费水平提高。2010年,我国人均生活消费CO₂排放水平为0.73吨,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即使采用比较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会增加。四是能源密集工业比重居高不下。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2010年我国万元GDP
3、的能耗高达1.1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₂排放强度为2.1吨。五是处于国际产业与贸易分工低端,进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密集附加值低的制造业产品。六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七是能源利用效率不高。2008年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71.6%,比1995年只提高0.5个百分点。火电、炼钢、水泥制造、合成氨与乙烯等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我国整体上与日本
4、等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分别是美国的4倍和日本的8倍。 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了20%。尽管如此,我国单位GDP能耗与美国和日本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全球有限的碳预算空间会迫使中国在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之前就过多地承担碳减排等国际义务。 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呈现出一个指数型耦合相关关系,见图1。三条曲线处于高度重合或平行状态。1953年到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增长了56倍和72
5、倍,相应地,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增加了55倍。 虽然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水平处于迅速改善状态,能源结构也变得越来越低碳,但由于人口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等因素的作用,在2045年以前,如果没有显著的技术变革与结构转型作支撑,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保持增长。由此导致我国碳排放总量在2045年以前也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06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4.05吨。2010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5.09吨。自2007年起,我国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到2030年之间,是我国CO₂排放快速增长阶段,而
6、且这一阶段的时间较长。按照BAU情景预测,2035年到2045年期间,我国CO₂排放达到峰值,徘徊在130亿吨左右,是目前的2倍;到2045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8.98吨,接近9吨。 按2005年世界人口平均确定的碳预算标准,1900~2050年期间,每人每年约为2.33吨CO₂。在“G8+5”经济体中,仅有巴西和印度始终处在这一标准以下,中国自1993年起超过了这一标准。这就是说,目前,我国碳排放预算空间,尽管有大量的历史盈余额度,但现状和未来处于相对亏欠状态。 从图2可知,2008年大
7、陆30个省市区人均CO₂排放均高于2.33吨,一些省区已经超过人均10吨,接近或超过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水平。 1850~2005年期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只有71.3吨CO₂/人,而同期全世界为173.7吨CO₂/人,中国要达到世界人均水平,尚有人均102.4吨的历史累积排放空间。2006年~2010年,按人均,我国已经消耗了24.3吨历史累积排放空间,留给未来的,只有78.1吨了。如果我国未来能源利用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控制在年人均5吨水平,这78.1吨剩余历史累积排
8、放空间,在2025年就几乎消耗殆尽。事实上,2011~2025年期间,我国能源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年人均5吨水平是不可能的。按照表2中预测数据,这期间,我国人均碳排放年均增长0.115吨,这就是说,2023年我国历史累积碳预算空间就可能处于绝对亏损或负债状态。 为满足全球2摄氏度温升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