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

ID:22137232

大小:8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7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_第1页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_第2页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_第3页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_第4页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曲曲牌的民间的内涵分析元曲曲牌的是元曲曲牌研究中讨论最集中、最充分的话题。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元杂剧之渊源》首先以科学实证之法,从曲牌名称入手,进行了详细考察,得出了出于古曲者一百有十,殆当全数之三分之一①的结论。其后治曲者对此多有研讨,对于旧曲曲牌的统计分析日益精确,但对元曲本身牌调的研究却推进不大。而实际上,这些不见于古曲的元曲本身牌调才是元曲音乐成立的基础。这些元曲本生曲牌虽然有些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相关,②还有少量的文人自度曲,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民间的俗曲。民间音乐③是元曲的音乐之根。本文即还原元曲曲牌民间一脉的宋代渊源、金元

2、实况和明代流衍。一、溯源:来自宋代市井俗曲的元曲曲牌对于宋代市井俗曲的流行情况,前辈学者已多有论述。④本文则从曲牌的角度做一梳理,重点探讨产生于宋代市井俗曲而未进入词乐,直接流入元曲的曲牌。(一)来自叫声:、、、1.宋代市井俗曲中有叫果子,又名吟叫,始于宋仁宗末年。嘉祐末,仁宗上仙。然四海方遏密,故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其本盖自至和嘉祐之间,叫紫苏丸洎乐工杜人经十叫子始也。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⑤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

3、词也。⑥由上可知,叫果子为乐工对市井叫卖声进行艺术加工而得。北宋后期至南宋,叫果子日益盛行,并且逐渐专业化。一是有了专门的演唱艺人,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文八娘,《武林旧事》记载的姜阿得、钟胜、吴百四、潘善寿、苏阿黑、余庆等六人。甚至还有了专门的行会组织。《武林旧事》(卷三)社会条律花社下注曰吟叫,应是叫果子的行会组织。二是有了乐器伴奏,还可与嘌唱等演唱伎艺结合演唱。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若加以嘌唱为引子,次以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者,名散叫。若不上鼓面,只敲盏者,谓之打拍。⑦在元曲中有一牌,剧套

4、专用,为元代前期流行曲调,首见于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套,后期作家只见秦简夫《东堂老》一例。此调全篇只三句,句格为:5,7,7,仍带有民间伎艺声调简单、结构不追求完整的质朴特色,或为吟叫艺人们的创造,或模拟他们的腔调创制。2.宋代吟叫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很有名的一类是卖花声。是月(三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意生,最一时之佳况。⑧《梦粱录》(卷二)暮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因为卖花声清奇可听,颇能感发人心,故宋人多

5、有歌咏。如:才听朝马动,一巷卖花声。(刘辰翁《临江仙晓晴》)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王嵎《祝英台近》)谁家子女群喧笑,竟学卖花吟叫声。(戴东老《春日田园杂兴》)词调中已有《卖花声》之名。有二体,分别为词调《浪淘沙令》、《谢池春》别名。但北曲与宋词二体格律均大异,可知并非由文人词一脉变化而来,而是民间卖花小调的流衍。3.七月七日弄魔合罗,此俗唐代即有。薛能《吴姬》诗有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盘弄化生句。化生,魔合罗之异名。魔合罗原本是带有某种宗教意味的供品,后逐渐世俗化,演变为一种儿童玩具,至宋代街市上已有货卖者。七月七夕,潘楼街

6、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⑨元孟汉卿杂剧《魔合罗》第一折,写老汉高山每年家赶这七月七日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⑩,并称这个鼓儿是我衣饭碗儿,着了雨皮松了也,我摇一摇,还响呢。(11)说明魔合罗多是以沿街叫卖的方式兜售,摇鼓招徕顾客,或伴有吆喝声。元曲般涉调有,《中原音韵》原注:即(12),可能就与这种沿街叫卖魔合罗的腔调有关。4.《武林旧事》(卷六)凉水条中有梅花酒,是暑天的一种饮品。《都城纪胜》茶坊条: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

7、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冬天兼卖擂茶,或卖盐豉汤,暑天兼卖梅花酒。绍兴间,用鼓乐吹《梅花酒》曲,用旋杓如酒肆间,正是论角,如京师量卖。(13)卖梅花酒者用鼓乐吹《梅花酒》曲,是招揽生意的一种方法,元曲曲牌很可能就由宋代的这首《梅花酒》曲变化而来。元曲曲牌在元曲中广泛用于剧套、散套,首见于第一代曲家商道散套中。此调变化多端,几无按定格创,《中原音韵》开列的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一十四章中就有,仍旧保留着民间曲变动不居的特色。5.、、宋元以来,来往于城乡贩卖日用杂物和儿童玩具的挑担小贩,称为货郎儿。他们沿途敲锣摇鼓,唱叫物品名称以招徕顾客,其所唱

8、的腔调日渐丰富,并不断被加工定型,后演变成一种专门的说唱伎艺。元曲曲牌等应是由此而来。与货郎儿的密切关联可以从《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的一个片段中见得: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