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外贸单证实训》课程的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外贸单证实训》课程的改革[]当前,《外贸单证实训》的教学与外贸工作对学生的要求存在差距,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本文强调《外贸单证实训》课程的地位,分析当前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外贸单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G642.0[]A[]1671-5918(2010)05-0065-01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33[本刊].hbxb.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外贸单证实训》作为与国际贸易接轨最紧密的课程之
2、一,其所培养的制单能力越发显得重要。为了适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各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外贸单证实训》的教学体系,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一、《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外贸单证实训》课程是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在学习《国家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等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 《外贸单证实训》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外贸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包括合同、信用证以及各种相关单据的缮制和处理方法。要顺利完成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除了买卖双方外,还必须至少有进出口两国的银行、海关、保
3、险公司、商检机构、货运公司等十几家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的参与方能实现,这些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就是通过国际贸易单证来维系的。换而言之,单证的制作和流转全过程即是国际贸易项目实施的全过程[1]。由此可见,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外贸企业的成败盈亏。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死板,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外贸单证实训》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单纯使用讲授法教学,结果往往是学生满堂都在抄笔记,课后记笔记,经常出现的教学结果是:学生打开书本照着做的时候还可以,
4、一旦脱离教材笔记就都忘光了,记不住相关填制方法,这对于一门培养学生制单能力的课程来说是一种彻底的失败,这种被动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学习较为被动。比如,原产地证、提单、保单、汇票的抬头有可能因为信用证的规定各有不同,我们做单时就要按规则做成不同的抬头。汇票按惯例做成指示性抬头,提单也经常按惯例做成TOORDER或TOORDEROFSHIPPER的指示性抬头,保单上则经常将出口商作为被保险人,这些看似相近的东西都遵守着各自的规则[2]。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是干脆放弃,成为课程改革的
5、重点。 (二)学生英文水平不高 外贸单证大多数都是全英文书写的,这就要求从业者能熟练辨认和填写并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拿到信用证和空白单据后的茫然和翻译时的困难,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这种基础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师资结构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资结构安排不合理,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教师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但都是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开始上课,所授理论均于书本,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贸易实
6、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经济或贸易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师资队伍的水平与结构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所以应完善师资结构。 (四)外贸单证软件无法提供学生真实的外贸单证业务环境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外贸单证课都采用“理论在教室,制单在机房”的形式上课。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有,但这种虚拟的,不实际的操作无法提供学生真实的外贸单证业务环境的,一些单据如报关单、报检单、原产地证书等需要
7、进入相关国家职能部门的X站进行X上申领,这种不真实和枯燥往往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为学生营造英语氛围 在外贸工作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是学生进入外贸行业的第一个门槛,必须跨过去。用英文来填制外贸单证的相关内容,不仅自己要看得懂,而且要让外国客户看得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加强英语学习,特别是在教授单证内容时,应该避免使用具有中英文对照的单证,避免全堂课都是汉语讲解,英文专业术语则带过的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将来从事外贸行业
8、打下基础。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育部相关文件多次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专业理论教师缺乏实际经验,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