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30488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依“法”办“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依“法”办“诗”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自然就成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面对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读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
2、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联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初中生应掌握的范围,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都选入了初中的课本。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我们不但要熟悉,而且要理解这些名家名作,掌握好写作技巧。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白居易
3、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陶渊明、谢灵运、谢眺、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同为边塞诗,高适、岑参的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而宋代范仲淹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我们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熟悉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诗言志”,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比如杜甫的“三更、三别”就是其忧国忧民情怀的展现;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是自己被贬
4、时期心情的写照。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三、看注解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
5、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四、析意象 古诗中,有些意象具有某些象征意义,我们应仔细去品味。如“杜鹃”,在古人的眼中,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里的“子规”便是杜鹃,“子规啼夜月”充满了无恨哀愁,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
6、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无一不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是信使的象征。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其中的“雁”,即“鸿雁”,就是信使的象征。“梅花”,在古人的心中,则是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卢梅坡的《雪梅》,“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只是陆游的梅花,表达的是一种清高、孤芳自赏的情感。其它的,如“松”,象征着坚强,“鹤”象征着长寿,“竹”象征着正直、虚心;“寒蝉”象征着凄凉。 五、品意境 当代作为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自
7、然就成了中考语文命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考点。面对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读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