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ID:22126191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第一课时授课时间:10月20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2.孟子的论辩技巧;教材简析《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

2、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教学方法:点拨讲练结合学法指导:诵读讨论11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落实字音胡龁  衅钟  觳觫  褊小  庖厨无以,则王乎?   彼恶知之?二、了解孟子1、学生介绍孟子2、教师补充  强调其行仁政的思想三、熟读文本,把握大意1、学生朗读  2、学生评价3、教师评价4、学生再读四、翻译重点语段如第2、4、7、8、10、11、12、13、14段五、落实词义仲尼之徒    无以,则王乎臣未之闻也   保民而王    

3、莫之能御也牛何之     将以衅钟    若无罪而就死地也有之      不识有诸    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 诚有百姓者   即不忍其觳觫王无异于百姓… 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则牛羊何择焉  无伤也     是乃仁术也11君子之于禽兽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六、总结特殊句式臣未之闻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          将以衅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彼恶知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七、深入探究齐宣王欲王天

4、下,孟子欲推行仁政思想,孟子如何展开劝说?简说: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5、八、课堂小结孟子论辩的技巧就在于能抓住对方的心理并因势利导,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11九、布置作业:梳理知识点,预习文本第二部分。十、板书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  行霸道 建霸业      重点虚词 之 于 以    孟子   行王道 施仁政      重点实词 王 保 伤                           爱 择 

6、诚        十一、教后记11《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第二课时授课时间:10月21日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2.孟子的论辩技巧;教材分析:在文本的第二部分,孟子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如“百钧”“舆薪”“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

7、,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教学方法: 点拨   讲练结合学法指导:诵读 讨论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二、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字音。忖度   舆薪  百钧  11三、熟读文本,把握大意1、学生朗读  2、学生评价3、教师评价4、学生再读四、翻译重点语段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五、重点的实词、虚词1、夫我乃行之2、于我心有戚戚焉3、明足以察秋毫之末4、则王许之乎5、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

8、幼,以及人之幼7、以御于家邦8、权,然后知轻重9、独何与10、为长者折枝11、刑于寡妻六、特殊句式1、夫子之谓也112、百姓之不见得3、何以异4、天下可运于掌5、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七、探究问题,读懂文意。1“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孟子给出的答案是什么?2等到齐宣王发出“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问题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大讲推恩、行仁政的一番话了。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