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日的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有意拔高英语、数学在中学各科的地位。今日的语文课已非昔日的听众多多,从教如云,而是每况愈下,怨声载道。上语文课时,有的恹恹欲睡,有的赶做英数作业,有的甚至躲进宿舍小憩,再者有些语文老师一味地赶进度,“满堂灌”、“高压政策”上课索然无味,听者寥寥,语文课已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 一、发掘学习课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南宁朱熹《小学集注》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联的苏霍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2、”当代“情感派”代表于漪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爱的事业》1989、10、7)。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每堂课应讲究“导入新课”,使每课都能吸引学生,如“直观演示”、“开拓想象”、“展现意境”、“讨论答辩”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揪住”。在讲课时,要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水流淌”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精神易振奋,读起来有兴趣。 我在讲《庄周卖水》的时候,我叫他们把课文和一些有关庄周的典故改成了话剧,
3、分组表演。这样,我那节课几乎什么都没讲,他们已经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领悟了课文的主旨,感受到了这种故事新编的魅力。在讲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的时候,我又要求他们每组改编一个寓言故事。当然最先的改编和表演都很幼稚,学生上台表演的时候,不台习惯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角色。老是要介绍自己”我是公鸡,”或者说”我是蜗牛”.慢慢的,他们在自己的改编中加进了一些流行的元素,比如说说唱,歌曲改编,舞蹈等.表演也越来越纯熟。我相信,这样的课,除了学生喜欢之外,对于他们其它很多能力的培养,应该都是大又好处的。 课文分析课,还
4、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迁移等能力。如讲笑语,讲故事、猜谜语、打比喻等。当然,这种做法应把握好分寸,不宜“离题万里”。课堂上这有意识的“穿针引线”,有利于学生适应会考高考的需要,有利于开掘智力,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课文教学要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即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连贯:即语言通畅流利;得体:即适合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这六个字每节课都应有所讲究。 有些教师上课有个
5、习惯,总要用不少时间进行思想纪律教育,这种做法不是都没必要,但要讲究个“度”。有些教师总是要重复说些口头禅,学生听久了会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同一内容无意义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促使他们精神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在讲课中,除了一些重点难点需要重复外,应十分注意语言的严谨和简明,让学生沿着思维的规律记取下去。当然一个教师上一节课无意地停顿十数次,或句子表达不完整,或课文分析不连贯,只会破坏学生的思绪,学生是很容易疲倦的。 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干瘪,枯燥,缺乏感情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样,如果教师的
6、用语虽然“华美文雅”,但很艰深晦涩,学生听不明白也是无用的。如在讲述课文中,有些教师说某某是“作家创作盛期的成果”,现在要对它作一番“美学欣赏”,并“略加点评”。这种说法对于农村中学语文基础较低的中学生而言,只会使他们感到玄妙莫测,兴味索然。 三、创设课文教学的“空白”情境。 中国画往往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欣赏者去幻想、去猜测,填补没有勾画出来的部分。如“深山藏古寺”,这种画令人联想翩翩,思绪万千,达到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在课文教学中,可借用这种“空白”,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改变满堂灌,学生机械记忆的
7、昏昏沉沉状态。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匀称、完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怎么来创设这种“空白”情境? 首先,协调课堂结构,有意保留教学内容,造成“悬念”,语文教学是一种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开有合的节奏感极强的艺术。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在教学中,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暂时空白”,从而召唤学生去探求、填补。 其次,利用问题激疑生疑,造成空白,即
8、通常所说的“问题情境。”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空白”的心理状态,目的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课中,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而且要善于用“串问”、“曲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四、调控民主,合作的课堂情绪。 优秀教师的教学,总是善于利用教育机智,把课堂气氛搞得生动活泼。但也有教师,不注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