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5150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法律对信息时代的隐私进行保护。使X络避免成为无规则游戏的滥觞之地,在法律的视野下寻求公民言论自由、信息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的最佳契合点,构建信息流动通畅、私权保护完善的社会成为现实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立法空白,而且对于促进信息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研究 在国外,关于信息技术与隐私权的争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现代信息技术的无限扩张激起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的普遍担忧,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公
2、民隐私权保护的研究调查和立法工作。德国学者卡尔·拉伦茨认为,如果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该权利,则其效力自不待言,相反,如果尚未在宪法中明确加以规定,根据宪法解释理论和方法,或者可将其纳入“剩余权利”范畴,或者纳入宪法目的解释的范畴,均可赋予其效力。美国是互联X技术和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国会在1973年通过了《隐私法》,随后瑞典、德国、法国等也相继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目前国际上关于隐私权的保护模式主要有:(1)立法保护模式,以欧盟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和政府起主要作用;(2)行业自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该模式最普遍也最具特
3、色的是X络隐私认证计划;(3)软件保护模式,其是依靠一定的技术支持,由互联X消费者自己选择、自我控制为主的模式。 根据中国互联X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我国X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X普及率增至31.8%。但与之不相吻合的是我国目前尚没有具体保护X络隐私权的法律条文,相关立法严重滞后。仅在《计算机信息X络国际联X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X络国际联X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中就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直到《侵权责任法》才明确将隐私权列为民事权利之一。 我国从2003年开始着手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而学界对个人
4、信息保护的研究和讨论则更早,学界从不同角度就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作了探讨,徐显明教授指出,“中国宪法中有保护人的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则,但未把原则上升为权利。而隐私与人的尊严是密不可分的。在尊严未成为基本人权前,隐私还仅是在民法层面上受保护。在信息时代,如何防止媒体侵权,已成为宪法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李平教授从政府巨型数据库和公民隐私权冲突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确立宪法隐私权,同时主张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公安部赵源从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与公民隐私权问题立法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规范安装、规范使用,从而达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还
5、有些学者从新闻舆论监督权和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平衡方面进行研究;等等。但囿于立法的原则性,对于信息时代的X络隐私权的保护仍缺少详细规定。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认识到了信息权保护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但其不足在于目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偏于微观,深度不足,多局限于人肉搜索等典型个案等角度,缺乏系统化和体系化,尤其是缺少在信息化与私权保护加强的长期趋势和背景下的观察与分析,因而缺少对个人隐私法律规制制度的深度思考。 一、隐私权的本质与价值 (一)隐私权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公民隐私权,是指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
6、利,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在X络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得以扩充。在X络时代,公民隐私主要以个人信息的形式体现。 (二)隐私权的本质和价值 隐私权的本质,在于划定个人空间与公众空间的界限,衡平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尊严的冲突,从而维护公民的幸福。确立和保护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是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基本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安定目的的必然要求,是公民保持人格独立、平等、自由和尊严以及从事社会活动所必不可缺的条件。 二、我国目前的隐私权保护现状及X络化背景下隐
7、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X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互联X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信息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已涉及社会众多领域:政府的电子侦察、民间的“X络神探”、X上人才及职业介绍、X上婚姻交友介绍、X上公布病历等等,其均涉及所获取的个个信息如何保护问题,也存在信息的不当[]如何通过法律对信息时代的隐私进行保护。使X络避免成为无规则游戏的滥觞之地,在法律的视野下寻求公民言论自由、信息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的最佳契合点,构建信息流动通畅、私权保护完善的社会成为现实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立法空白,而且对于促进信息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
8、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研究 在国外,关于信息技术与隐私权的争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现代信息技术的无限扩张激起了人们对公民隐私权的普遍担忧,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