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校激励机制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

ID:22119088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_第1页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_第2页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_第3页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_第4页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高校激励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议高校激励机制:人具有可塑性,能不能成才,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外部环境的有效刺激同样重要,而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是不能被忽视的。  关键词:激励机制管理  :TN830:A:  Abstract:peoplehaveplasticity,canbee,inadditiontoitsoenttheeffectivestimulationalsoimportant,andthisanagementcannotbeignored.  Keyechanismmanagement      一、激励的涵义    激励,就是

2、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高校教育管理中,尤其是在教师管理中,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外部奖酬形式,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科研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提高他们对自身地位、重要性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从而激发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高校教育科研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美国著名经验管理学派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3个方面的绩效:直

3、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注定非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在三方面的贡献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O%~90%,两种情况之6O%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

4、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二、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    2.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首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我们在管理和服务时必须做到:①重视人的需要;②鼓励员工为主;③培养员工;④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只有做到这四

5、点,我们的管理才能真正的切实、有效,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2强调科学性与突出成长性  高校教师需要的满足和积极性的调动有其内在规律,在实施高校教师激励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性原则。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度为80%,而滞后的有效度则为7%。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按照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中,薪酬、福利等主要用于满足生理需

6、要、安全需要的因素主要起着保健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受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才是真正的激励的因素。在当今社会,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一种趋势。因此,尽管有的高校具有优厚的待遇和很好的工作条件,但是如果无法满足教师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就可能另谋高就。高薪和工作条件即使是激励手段,但这种激励也有可能是暂时的,因为任何组织都可以效仿与提供同样甚至更好的条件,所以高校必须坚持和个人一起发展的原则来激励人才和挽留人才,否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才流失。    2.3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

7、教师的需要,但教师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我们在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时必须深入了解实情,把握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2.4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方式应该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把人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8、、自我实现需要。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也是低层次需要,因此激励首先是要满足物质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提高,高校激励的重点应转移到以满足教师较高层次需要即社交、自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换言之,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两者缺一不可。    三、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综合创新的实践策略    3.1以满足生活、安全需要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薪酬、工作条件以及安全性,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