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07652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30学分:2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考核要求:平时30%,期末考核70%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门课程为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使其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与能力。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宏观
2、社会结构并且如何通过微观社会结构对个体发生作用,从而使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理解,预测和控制。3.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社会心理学在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心理学作用。三、学时分配《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学时数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数理论课时实验课时1总论3302社会化与自我意识3303社会动机与社会认知3304态度3305沟通与亲密关系3306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3307社会行为3308团体心理与行为3309大众心理33010考核330小计30300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6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个体、
3、群体与大众心理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趣味性与专业性并重。因此要求学生预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讲授必要的社会心理理论与观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讲座、讨论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社会心理原理与规律解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2.十三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第4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3.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4.周晓虹:现代社会
4、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5.[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月版六、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基本内容(1)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2、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了解社会心理学历史发展(4)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4、教学建议(1)全面、简要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树立正确观点(2
5、)采用讨论、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1、基本内容(1)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2)第二节社会角色 (3)第三节自我意识2、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6(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4)了解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发生发展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社会化的含义、角色理论(2)难点:社会化的理论、社会角色概述、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4、教学建议(1)案例导入:社会化与不良社会化的比较(2)从学生各方面社会化切入,激发兴趣和促进理解第三章社会动机与归因1、基本内容(1
6、)第一节社会动机、成就动机概述、社会认知概述(2)第二节印象的形成与控制、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3)第三节主要的动机理论及其评价、非言语沟通2、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什么叫社会动机,动机的积极意义、社会认知的内涵(2)掌握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的训练、印象形成的方式与心理效应(3)了解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学说、行为归因的理论(4)重点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非语言行为的分析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机与需要、成就动机的训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2)难点:成就动机理论发展、主要的动机理论及其评价、印象形成与控制4、教学建议(1)根据动机学说,解释
7、动机与社会行为的关系(2)进行成就动机分析与训练(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会分析存在的不合理认知与归因偏差第四章社会态度1、基本内容(1)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2)第二节社会态度的理论(3)第三节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4)第四节社会态度的测量(5)第五节偏见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态度的内涵、功能及其与行为的关系(2)了解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3)掌握影响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及测量方法(4)了解社会态度理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态度,追求事业成功(5)掌握偏见及偏见形成因素,克服偏见的途径3、教学重点难点6(1)重点:态度与行为、态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