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

ID:22095945

大小:7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27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_第1页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_第2页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_第3页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_第4页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创作的作品分析诗人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并非每个时期都明显地在诗歌中表现出某一身份角色意识,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宋代南渡出使金国过程中诗人作品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使者,又称行者,自古以来一直活跃于各个政权之间。使者的礼遇程度和个人尊严往往与其所处政权力量的强弱密切相关。宋代南渡时期,南方的宋朝与北方的金国在军事上极不对等:宋弱金强。为了达到缓解军事压力、保持政治局面的稳定等目的,宋朝不间断地、甚至是密集地向金国派出使节。宋朝派出的使节,既

2、有文臣,亦有武将,但无论文臣还是武将,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雄辩的口才。这些使臣有不少长期羁留于金国甚至为此殉难,这样的经历往往令他们终身难忘。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分诗人尽管整个一生创作的时段较长,但出使期间的诗歌创作及追忆使金经历的作品往往是他们诗文集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因此,使金诗人群也就自然形成。  从理论上讲,使金诗人群应该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也应该创作了不少诗歌。张荣东根据《宋史交聘表》、《金史交聘表》及《宋史本纪》统计,整个宋代共向金国先后派出使节190次。其中北宋15次,南宋175次,派

3、出使节共计359人。显然,正如张荣东所说,这些统计是不全面的。即便如此,将这些使臣的人数平均到南宋与金国并存的100余年中,也是较为可观的。如此多的使臣理当有不少诗人并由此创作了不少诗歌,但遗憾的是,南渡使金诗人与作品的数量都很有限。这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张邵在北地讲学之余,还颇有著述,然其回到南宋后,因担心与时局不合,招惹祸端,将诗文稿全部焚毁;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北地文化环境不如南方,创作既少交流的对象,文献又不易保存。如此种种,造成了现存使金诗不成规模的状况。  因为南渡使金诗人人数少(且不

4、少诗人只有零星诗歌传世),传世诗歌数量不多,对该类诗歌进行整体研究很难找出规律性的特征。当然,毕竟该类诗人有着较为相同的使命、际遇与创作环境,诗歌中也应该具备一些共性的成分。这里挂一漏万,姑妄析之。  一、强烈的使臣意识  诗人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并非每个时期都明显地在诗歌中表现出某一身份角色意识。  这种现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普遍存在,很多诗歌无法编年即便作一粗略的编年也不可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南渡使金诗人,无论是其人还是其诗,皆能够强烈地表现出使臣角色意识。先撷取部分使臣事迹,以窥知

5、大概:《宋史滕茂实传》:金人谕之曰:国破主迁,所以留公,盖将大用。迫令易服,茂实力拒不从,见者堕泪。  《宋史朱弁传》: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  《中州集》:弁天会六年,以通问见留。命以官,讬目疾固辞,猝然以锥刺之,而不为瞬。以上是众多有关使金诗人史料中的一部分。很明显,这部分使臣以使节要求为取舍标准决定自

6、己的行为。朱弁和縢茂实的辞官,皆是出于维护使节身份的具体表现。其他如洪皓、张邵等人亦多有壮举,皆体现出使臣之节操。而违背使臣准则的举动则会受到其他使臣的鄙视。宇文虚中出使金国后,接受金国的任命,为朱弁、洪皓等人不齿。李任道曾将朱弁与宇文虚中的文章合编,命名为《云馆二星集》,朱弁写诗回应。  编者注曰:叔通受官,而少章以死自守,耻用叔通见比,故此诗以不敢齐名自讬。洪皓诗歌《次大风韵》下亦有按语:集中次韵诗,于原作姓名往往不载,岂当时龚璹之流后皆降仕,故削而不录。虽然这些按语未必就是诗人们的本意,但结合

7、朱弁、洪皓的行为看,则可以视为合理的推断。  使金诗人不与金朝统治者合作,却与民间人士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不少使金诗人与当地诗人有诗歌唱和,如司马朴有残篇《雪霁同韩公度登圆福寺阁和李效之诗》,其中韩公度是金初大臣韩昉之子韩汝嘉,洪皓有《赠彦清》等,彦清为金相陈王固新长子。而且,这些使金诗人还有意识地将中原文化传播给金人。  洪皓曾经教授陈王固新儿子汉地文化,诲其八子。当时传授文化的条件非常艰苦,据传,因无纸,则取桦叶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传之,时谓之桦叶四书。史载,张邵在金国亦热心传

8、播汉文化,人知公以儒学,士多从之授书,生徒断木书于其上,捧读既过,削去复书,其讲授《易经》,引得一时听者毕至。使金诗人不愿接受金朝的官职,却愿意传播中原文化,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古人强调夷夏之辩,但夷夏之防不在血统,而指文化。凡是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亦无须以夷狄视之。使金诗人传播汉文化,主观上不无此意,史载:金国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就学,(朱)弁因文字往来说以和好之利。洪皓在诗歌中也常对其学生彦清等灌输中原道德,如《赠彦清》:好生恶杀号苍天,天悯斯民欲息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