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

ID:22095588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7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_第1页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_第2页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_第3页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_第4页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 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司法民主化视野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司法作为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一直以“公正”作为生命线。在英语词汇中,“司法”与“公正”同用“Justice”表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四中全会之后我国实现“法治中国”目标的最新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未曾达到的高度。因此,公正司法的加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也成为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论断再一次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以“公正”作为基本的追求价值。如何实现“公正”的司法价值,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力,除了保障司法

2、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外,还要在司法过程中,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要充分实行司法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司法民主最能彰显我国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其也是保障实现公正司法的基本路径。在司法民主化实现的进程中,在现代中国既有司法体制的框架下,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其充分保障民众司法参与权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通过普通民众的参与在实现司法民主的同时实现司法公正,是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现实问题。―、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民主的内在逻辑联系陪审制度作为从西方国家引入我国的制度,是一项旨在吸收普通公民作为非职业法官,与法官共同审判案件的司法制度。中国的陪审制度其虽然

3、与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同样具有“陪审”的名称,在本质上却完全不相同。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制”中参加案件审理的陪审团成员仅参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而更为专业的法律适用问题则交由法官来处理。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中,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与专业的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要同时决定案件的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同样,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大陆法系的参审制相比,也同样存在差异,因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自上世纪30、40年代的革命战争时期确立,并在60年代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对于司法的积极作用,1964年的

4、宪法中将其确定为法院审判案件的一项基本制度。当时,彭真同志曾指出,人民陪审制度容易使案件得到正确处理,并且可以增强群众对国家的责任感吒后来,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也历经了发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但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同年最高院、司法部制定的《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颁布,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又重新获得了国家立法及司法机关的认知。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其与司法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刻的。首先,人民陪审员制度可以形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国家及其外化形态

5、政府在行使管理职能时,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缺陷及国家管理者自身的不完善,出现政府权力的滥用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国家权力滥用进行预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权力的制约和分权。在所有制约国家权力的机制中,公民权利是约束权力的一种重要力量。公民权利也为公民通过民主制度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提供了条件[3]。因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就是将普通公民吸纳进国家的司法裁判活动中来,“将社会共同体的正义感注入审判过程”[4]。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以普通人的思维来冲击专业司法人员的职业刚性,从而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对个案的司法监督,实现对国家司法活动的监督。其次,人民陪审员制

6、度有利于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在传统的纠问式诉讼模式下,司法活动为国家专门机关的职权活动,但正是司法活动的封闭性决定了其结果的社会认同度较低。现代法治社会为了保障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同时也为了实现司法民主,各国的司法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吸纳进普通的公民作为裁判者参与诉讼活动,从而将司法活动的封闭性打破。而人民陪审员制度就是保证普通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最理想方式,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司法、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目的。最后,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的价值。公正总是具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客观准则,并且得到多数人的普遍认可。司法公正是司法追求的首要价值。其内涵不仅包括实体意义上的公正,更重

7、要的是要保证程序上的公正,二者不可偏废。这就意味着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在实现正义的过程中,在司法审判活动中,鉴于裁判者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认知的欠缺,加上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司法裁判的结果可能会落后于人们普遍认同的正义观念。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审判的元素中加入代表普通人意志的因素,就会中和裁判者的思维偏差,形成与社会大众的朴素情感相一致的法律价值判断,从而使裁判结果在最大程度上可以被公众所接受,从而形成司法的公信。因此,在人民陪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