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

ID:2209477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_第1页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_第2页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_第3页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_第4页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6年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历尽沧桑是语文  一考生  书生多往事,心中有不平。我本英雄剑,奈何落凡尘。青春多迟暮,志向

2、常哀鸣。经历皆素养,沧桑是语文。  意外篇:以武起事,以文为业  辛弃疾22岁即起兵抗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曾亲率50名义军,于5万金军营中,一举擒获叛徒,同时号召万人随之归附南宋,震惊天下。然而昏聩无能的南宋朝廷,用它的黑暗迂腐、蓄意阴谋,让辛弃疾颠沛流离,将满腹平戎之策,换作东家种树之书,意外地以文为业。迷惘、悲愤、壮志、豪情,和着丰富的放逐阅历,被无名的幽灵碾成了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的诗词。爱国之心不能跳跃在沙场,爱国之词便只能在笔端酣畅淋漓了。既然被人嫉妒,被人嫌弃,被人冷落,被人贬到有名无实,那就远离这污秽不堪的泥沟,

3、走吧。走到农田,“稻花香里说丰年”;走到池塘边,“听取蛙声一片”;既然杀敌报国志向难以实现,那就将满腹郁结的块垒浇筑成彪炳千古的诗词,咀嚼寂寞,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惨淡中寻找新生。  流浪篇:当书桌无处安放  古城经历了一次浩劫,几路大军疯狂屠城,城中三万生命亡于战火。遍地哀鸣声淹没了东晋铜驼街上的熙攘,金谷涧中的流水,载不动古都的幽咽。在此前后,北方相继遭遇了蝗灾和疫病,寇贼横行,兵荒马乱,卫?d随乡党村民被迫向南迁徙。流离失所中无处安放书桌读书,他便把心灵的焦灼与被压抑的冲动融入生活,把流浪的经历当作智慧养料细细品咂。瘦马饮江,忘

4、却了浩渺波涛的苍凉。马背后羸弱的卫?d,结合渡江经历,列举天地间的多种物象变化过程,将名士王澄的观点一一反驳。??卫?d又一次反问王澄时,王澄无言以对,突然全身松软,狼狈倒地。谁能说不是流浪的经历使卫?d旁若无人,畅谈玄理?  豪放篇:竹杖芒鞋轻胜马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他的流放生涯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诗词还是歌赋,他对赤壁总是一往情深。赤壁记载了苏轼的不幸与不屈,苏轼也因赤壁成就了豪迈与不朽。如果没有站立赤鼻矶眺望如画江山的经历,他就不会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如果缺少

5、雨中登山独自乐观而同行者狼狈的对比,也难见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旷达。  历史已然远去,那些千秋辉映、雄峙史册的文豪巨匠生前所经历的荣辱悲欢、遭际境遇,最后都化作不可逾越的文化丰碑。文学风流中,包含了太多的磨难与沧桑。或者也可以说,磨难与沧桑丰盈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这篇满分作文的亮点比较突出。  [1][审题精准,构思新巧]  目前高考作文的命题原则虽然不在审题上难为考生,但任何模式的作文,笔者认为,审题还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考生跨不过这道“门槛”,那么就很难或者说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来,更遑论满分作文了。因此,不论是平时作文

6、还是高考作文,审题还应该是写作前的关键一步。这个有关语文素养的作文题目,看似审题没有什么难度,其实,这恰恰是作文拉开分值的“节点”,很多考生只就“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做表面文章,这样就只能得一个“大众分”,而本文却在“三条途径”中另辟蹊径,在“社会生活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巧妙地结合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进行情景再现,意在证明“历经沧桑”,也就是说“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审题到位且精准,构思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选材独特,论据充实]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

7、文不能没有材料,材料如何选,一直是令高中生头疼的问题。现在市面流行的作文素材类杂志、报纸比较多,老师或考生也大都认为作文中尤其是高考作文中选择时鲜素材是获得高分或满分的不二法门。而我认为,新材料固然可以作为作文的首选,但所谓的“旧材料”,我们仍然可以“翻新”,这里的“新”,主要就是适合作文中心外的“角度新”,即“独特”,本文即是如此。作文选取了大家非常熟悉的辛弃疾和苏轼作为论证中心的材料,在融入作文的时候,作者不是说他们的诗词如何出名,而是从其两人的人生经历落笔,暗扣“社会生活实践”来行文,角度独特;此外在熟悉之外又介入了一个陌生人

8、物“卫?d”,使得文章除了充盈一股浩然之气外,又多了一种充沛的丰盈之景。从而实现了论据充实的发展等级目标。  [3][语言凝练,句式灵活]  作文开头用八句诗紧扣材料,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照应题目,突出主题,统摄全文。凝练的语句意在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