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

ID:22093790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_第1页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_第2页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_第3页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_第4页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四探黄赤交角──让探究精神在地理课堂上闪光地理学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化旅游,贸易经济等等,既跨文理学科,又与生活实践结合紧密,既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现象和假说可以探讨,又有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新的问题,新的素材。可以说,在中学教学里,地理学是很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自学、合作

2、、探究”三点,我觉得其核心在于探究,自主学习也是带着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较好,合作学习还是要兴起共同探究的风气为妙。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中体现探究的精神,大力挖掘可探之点,提供探究素材,给出探究时间,整理探究结论,让探究精神在地理教学中闪光!下面以我在教学中关于黄赤交角的探究为例,谈谈新课程教学中探究精神的应用。在高一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克服这个难点,笔者以为如能善用逆向思维,对黄赤交角作出种种假设,一一探究,可以打开

3、学生的心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正确理解黄赤交角,同时可以较为深刻的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地理知识。下面具体说明:一探黄赤交角: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探究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学生提供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一次性给出三个命题和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合作交流。期间老师巡视,参与其中一组的交流讨论,以便于掌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存在的错误。(1)假设黄赤交角为0度:学生用电筒和地球

4、仪演示,画出地图,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沿着赤道移动,其余各地没有直射机会。(2)假设黄赤交角为45度:学生演示推理,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45度之间移动,全球有一半纬度的地方有直射机会。(3)假设黄赤交角为90度:学生让地球仪躺着运动,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极之间移动,全球各地均有直射机会(二)错误类型:(1)有些学生认为直射点固定在某一点上,忘记了直射点会随地球自转而移动。应该是演示时只让地球公转了。(2)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有学生以为直射点处有阳光照射,其余地方则没有阳光照射,气温太低。也

5、许是用电筒的缘故吧。(三)探究效果:三种假设探究完毕以后,学生可以自然的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存在黄赤交角,而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所以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后结合动画演示黄赤交角为23°26′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和二分二至的位置和时间,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二探黄赤交角: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探究方法:1.给出地球仪、手电筒和投影机的光源,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带模拟晨昏线。假设黄赤交角为0度,探讨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6、情况,并与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的情况进行比较。期间给学生看动画演示。(1)观察:学生用光源照射地球仪,使之直射赤道,用纸带模拟晨昏线,得出各地昼夜长短相同的结论。(2)思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画图分析(3)比较:让地球仪倾斜到大约是黄赤交角的度数,用光源分别直射南北半球,放上晨昏线,比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并注意南北半球的区别。(4)学生总结:假设黄赤交角为0度,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各地的昼夜长短不变,就像黄赤交角为23°26′时的春、秋分一样。2、进一步问题探究:在黄赤交角为

7、23°26′的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哪些规律呢?给出自学时间,提出如下问题: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北京(40°N,116°E)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东莞呢(°N,°E)?(分别举了北回归线以北的北京和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东莞本地为例,目的是为了接近生活,并有利于把结论从个别引向一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京哪一天白昼最长,东莞呢?想一想路灯开关的时间一年中有变化吗?东莞和北京的路灯开关时间一样吗?(第一问明确基本规律,第二问走进生活用规律,第三问分析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

8、分布规律和变化幅度)2.在中国去哪里看极光较好?什么时候去最合适?衣着上要注意什么?(此问为了解决极昼极夜问题而设计,并与生活紧密相连)3、得出结论:学生发言,并结合动画演示和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结论加以评述引申,得出一般规律。(二)常见错误:1.正午太阳高度往往认为都是90度;2.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时间与昼最长的时间容易混淆,如东莞市昼长最长在夏至,但有学生以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也在夏至。(三)探究效果:在假设黄赤交角为0度的探讨中,学生通过动手演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