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9258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实施对话教学的几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对话教学的几点认识:新课改的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话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对话教学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它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展现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课堂,从而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进而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关键词:对话;教学;平等 :G42:A:1005-5312(2011)20-023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对于传统教学法,如果单就学习的过程而言,“授”“受”式教学也不是没有它的合理性。但在其缺乏人文色彩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只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
2、识的“容器”,而不去考虑或蔑视学生作为“人”思想、情感、态度和心理的需求的沟通方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基于此,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对话教学理论,正在逐渐形成,它最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现代教学将在对话中实现其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 一、认真学习理论,深入理解精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理论并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真正的理解该理论的精髓。如果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对话式教学的实质,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
3、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上看去整个课堂是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也就无实际意义的“对话”。因此,对话式教学实际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在最恰当的时机,选择运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没有疑问的地方创设疑问,使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激化,并能够将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引至对与错、是与非的对立点上。 二、精心组织课堂,实现多方对话 对话理论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对
4、话的环境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承担着“指导”使命的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文本”和教师、学生一样也是一个主体,因为对话是在平等的主体之间进行的活动,只不过文本的“主体性”体现在沉淀于文本中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上,“他”是个潜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界限的精神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对话,要求主体之间有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引起三个主体心灵的感动与共鸣。 (一)深入教材,对话文本 首先,教材是师生的“谈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
5、展的基础。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其次,教材体现的是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对话课程”,它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一种过程。教材不仅成为师生对话的凭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及教材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深挖教材内容,吃透两头,或选择使用,或删或减或增,或重组教材,完成教学与教材(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从而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二)问题讨论,师生对话 1.你来我往,直面沟通。“沟通和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
6、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在进行着一场场你来我往的对话,在这样的交流与交锋中,知识点亦被逐步被点化,逐步凸显出来。到理性的飞跃。 2.开放时空,群体互动。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野,从而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7、应针对教材内容,适时开放时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群群互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或有机点拨或加入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讨论,完成知识的生成、创造。 (三)张扬个性,自由对话 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陶行知早就提出“五个解放”,应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和权力还给学生,还学生以真正的自我。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无限潜力才能被激发,这正是《新课标》告诉我们的: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