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8639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人口、能源、社会保障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制定积极低碳技术的政策,将有助于引导和控制城市的发展和能源的需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低碳城市 0、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在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将有超过发达国家劳动力总数的乡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这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巨大促进。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城
2、市化发展进程。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一系列人口、能源、社会保障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问题。如何在城市化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优良的生活品质和可持续的生活模式,有待于我们探讨和研究。 1、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人口聚集的过程。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约为29%,世界城市化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这是公认的事实,也是必然的规律。预计未来15年,全
3、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8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500万人,城镇化率将达到50%~60%,城市人口、资源与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城市建设的速度还将加快。 但另一方面受资源、环境、人口等条件限制,人类社会在建设城市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复杂。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城市化加速与人口快速增长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空气质量下降,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产生量大
4、幅攀升,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速度。近10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以每年5~8%的速度增加,但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60%,全国虽有近80%的城市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许多城市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运行效率低下。 三是城市化带来不断的高能耗。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所需要的大量水泥和钢铁只能在国内生产,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为中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钢
5、材和水泥,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对高耗能产业的需求是刚性的。即使技术进步有可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经历一段刚性的高增长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的能源需求特征。 四是城市用地过快增长,导致多种环境问题。2008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3万平方公里,20年间增加近两倍。城市用地面积的成倍增加,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降低了城市环境承载力。 2、低碳是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问题的关键 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
6、取得了连续多年9~10%的GDP增长速度,同时中国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也成了关注的重点。我国城市在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其中城市碳的消耗与排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主要特征是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在一系列低碳技术的支撑下,城市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之所以如此重视低
7、碳化,是因为发展低碳城市不仅可以规避过去高碳发展带来的环境危机,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能源过渡消耗带来的资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同,中国必将经历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具有高能源消费、高排放的特点;与发达国家不相同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稀缺等诸多全球化的挑战。面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不可能人为地减缓城市化进程,但是,可以把城市化进程作为节能减排的机会。在不同策略引导下,中国城市化会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3、建设低碳城市的几点建议 作为对城市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城市规划,对基础设施、住房、交通、产
8、业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具有直接的引导和控制性,对能源的需求和使用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要建设低碳城市,在规划阶段引入“低碳”的理念,规划中注重节能减排,可以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有效控制碳的使用和排放。 我们可以把“低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