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

ID:22085597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_第1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_第2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_第3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_第4页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G633.7【】B【】1001-4128(2011)07-0133-01    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人们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所学习到的知识,常常是理解得很深刻,掌握得很牢固。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然而物理知识跟实际应用、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就应该把物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充分利用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去激

2、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周围,就在我们身边,并使他们充分了解到物理问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及物理知识有着很强的普适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运用知识。物理课是初中学生的起始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多方面的条件造成的。教师掌握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提高、巩固和不断刺激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苦”

3、为“愿学、乐学”,把注意力吸引进来,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新课的引入要有吸引力,形成悬念激发好奇  1.1讲好绪论。初中学生在上小学和初中一年级时,从未学过物理,连“物理”这个名词也很少听说。初次上课,他们会感到新奇,同时也担心学不好,负担重。所以,教师必须上好第一节课----《绪论》,从学生已有的零星物理知识出发,做好演示实验,结合科技新成就,讲清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及为什

4、么要学好这门课和如何学好这门课,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  1.2精心备好引入环节。上好上活一节课的开头,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整节课来说,新课的引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它起到架桥铺路、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注意。课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大门,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与新课的引入有关。课堂教学能否强烈地吸引学生,有意思的想法、问题油然而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

5、注意力,倍增学习劲头,都有赖于教师在新课引入时对学生兴趣的刺激。因此,重视新课引入的方法研究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如讲能量问题时可以把实验故意搞成有惊险性,可作一单摆(如把一个大号废电池,用绳挂到天花板上),然后让学生站在靠墙无退路的位置上,把摆拿到该学生鼻子底下放开,让它摆动。当摆回时,学生会很担心碰到鼻子。可结果只是一场虚惊。这样的实验一定会引发学生好奇,急于弄清“这是为什么?”这样一开头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气氛。如讲浮力时,学生认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沉到水底的物体不受到浮

6、力。”这一错误概念在学生脑里根深蒂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弹簧秤称同一铁块,把铁块用线挂在弹簧秤上,漂浮于水面称,又沉入水底称。从弹簧秤的读数变化,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唤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决心。  2质疑问难要有探索性,创设愤悱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陷入思考问题当中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解决知识疑难的重要手段。提问不应一般化、简单化或复杂化。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对哪些不用多大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并不感兴趣,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他们又容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而对于那些通过一定独立思考或经过启发

7、思考而能够回答的问题最感兴趣,并对问题的解答方法、技巧记忆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质疑问难,引起学生深思,甚至辩论,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促使生动活跃的教学局面的形成。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有两种途径可以得到结论,一是通过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二是利用已学过的压强、浮力知识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在讲第二个方法时,教师可以恰当地质疑问难:“一边长为L的立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一接到问题,学生会说:“用弹簧秤可以称出来?

8、”教师:“在没有附加仪器的情况下,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思考当中,教师这时引导提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能激发起学生对疑问的探讨,学生个个积极思索“物体受到浮力转化为它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不仅开展了积极思维活动,又掌握了解题方法,并对F浮=ρ液gV排有了深刻认识。  3灵活运用趣味教学,发挥趣味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讲新课要有趣味性、艺术性,“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素质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