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

ID:22078388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_第1页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_第2页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_第3页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_第4页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亲亲相隐的现代司法意义摘要:作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的“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流传上千年,然而在现代却销声匿迹。本文意在探究该制度的含义,在古代的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重在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可行性。  关键词:亲亲相隐;情与法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植根于儒家法文化,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所谓“亲亲相隐”是指法律允许亲属间相互隐罪而不追究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规定。先秦时期是“亲亲相隐”制度的萌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继承者孟子都主张“父子相隐”。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到西

2、汉时期在法律上首次得到确认,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①唐代以后,律典中形成“同居相为容隐”的条款,扩大“隐”的范围,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②又:“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但对谋反、谋大逆、谋叛,则不得相隐。宋、明、清律沿袭,宋律称“有罪相容隐”,明律、清律称“亲亲相为容隐”。至清末修《大清新刑律》,亲属容隐的制度经过改造后仍以某种形式被保留了下来。“亲亲相隐”观念在不

3、同历史时期漫长的变迁过程中,虽然具体表现不同,但这一思想却一直传承沿袭下来,可见其存在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亲亲相隐是儒家法思想的体现。儒家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的产物。农耕生产方式,以父系为核心的宗法家庭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政权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儒家认为法的价值并不是指向个人,即法律并不确认和维护个体自然人的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权利,而是指向人的集体——宗法家族。法律用强制的威力要求个人服从宗法家族的整体利益。③在整个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权至上。具体到各个家庭,亲亲尊尊,三纲五常,个人没有多少权利可言,国家

4、利益和家族利益至上。父权夫权就是君权的延伸,形成了家庭内部的孝悌长幼尊卑亲疏关系和伦理道德原则。而法律作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如果强制亲属之间相互告发,不但有违人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会破坏以伦理亲情维系的家庭关系X络,从而直接破坏家庭内部的和谐,破坏家族的利益,而家庭关系X络一旦被破坏,最终被彻底毁坏的将是以家庭为纽带的国家关系X络,这是法律和社会都无法承担的④。  不可否认,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的“亲亲相隐”制度有其历史局限性:“亲亲相隐”制度确立的是容隐义务,亲属不隐予以处罚;“亲亲相隐”制度缺乏平等思想,强调“尊卑有别,亲疏有别”。封建

5、社会提倡家族伦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不公平的身份等级歧视当属糟粕被抛却,但这背后隐藏的人伦天性,如父慈子孝,夫顺妻和却仍具有现代意义。  首先,亲亲相隐是亲情伦理的体现,是对善良人性的尊重。亲情观念是一种原始本能,“虎毒不食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天然的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是人所具有的美好的原始的道德情感。“亲亲相隐”原则蕴含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理念,这种亲情理念是普遍的共通的,它不因为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消失。保护亲情是人的天性,它是亲属之间相互信任的一个情感纽带。一个人也许对外人信奉“人心隔肚皮,交人不交心

6、”,但如果连身边最亲的父母兄弟配偶都不能信任,人人只爱自己,只顾自己,相互猜忌,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紧张局面?人心惶惶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最可怕之处即在此,家庭内部父子之间和夫妻之间的相互揭发,它是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人们内心深处传统道德观念的严重践踏。因此,“亲亲相隐”原则不仅体现在我国古代刑法中,贯穿于我国封建法律的始终,而且在西方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早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就曾规定:“亲属之间不得互相告发,对于未经特别许可而控告父亲或保护人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对他提起刑事诉讼;亲属间相互告发将丧失继承权,也不得令亲属作证。”⑤“亲亲

7、相隐”制度的产生与法律化,无疑是从社会角度对人性的肯定与褒扬:亲其亲者,爱其爱者是人类自然属性的反应,如忽视这种人类本能的反应便是对人性的践踏。  其次,摘要:作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的“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流传上千年,然而在现代却销声匿迹。本文意在探究该制度的含义,在古代的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重在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可行性。  关键词:亲亲相隐;情与法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植根于儒家法文化,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与首创。所谓“亲亲相隐”是指法律允许亲属间相互隐罪而不追究或减轻其刑事责任的规定。先秦时期

8、是“亲亲相隐”制度的萌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继承者孟子都主张“父子相隐”。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