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67020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农村信用社开展金融创新服务新农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信用社开展金融创新服务新农村摘要:农村经济形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创新难以突破。因此必须推动农信社金融创新,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创新金融服务 当前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由于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农村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滞后、金融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新产品开发风险极大。 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低、制约因素多、发展潜力不足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1.农信社创新的制约因素 1.1农信社创新不足的表现 一
2、是金融产品引进多,自主创新少。受观念、技术、人才、财力制约,农村金融创新难有原创产品。二是存款业务创新多,信贷业务创新少。三是农贷业务创新主要围绕降低信贷风险进行,信贷业务品种单一。负债业务吸收存款金融机构多,为农村贷款服务少。四是对富人服务多,对穷人服务少。 1.2客观因素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支撑。X上银行、电子交易等创新法律风险,以及缺乏金融创新专利认证和保护措施,导致金融机构之间模仿行为或“拿来”现象较为普遍。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不健全。作为国有银行的补充,合作金融机构仅限于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县域没有形成包括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及民间金融有效竞争的金融格局。
3、 监管环境限制较严。创新产品或工具开发须经总行报监管部门批准认可,“时间冗长,手续烦琐”抑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空间。利率、汇率存在严格的金融管制,阻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公平交易。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农村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滞后、金融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新产品开发风险极大。企业、居民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难以建立长期信用关系,不良贷款率、贷款客户违约率处于较高水平。 1.3内在动力不足 管理体制变迁,创新动力不足。农信社设立以来,先后隶属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省联社。这种管理体制导致农信社依赖严重,创新动力不足。 僵化的自身监管模
4、式限制金融创新。农信社普遍存在经营风险大、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多、亏损严重等问题。研发金融创新产品,操作不确定因素多、贷款风险加大,是决策重要障碍。 机制障碍突出,创新难以突破。农村有效抵押担保不足,阻碍农信社产品创新。各乡镇农村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归集体所有,不能办理房地产权证,专业化龙头企业新产品因此束之高阁。农信社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和补偿存在一定矛盾,束缚新产品开发。 金融创新观念不强,人才匮乏。农信社职工大多生长、工作在农村,封闭的环境、传统的思想,禁锢了其思维模式。职工害怕损害切身利益、对农信社前途信心不足,没有创新热情。由于历史和用工制度原因,农信社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加之
5、在岗培训少,职工对新的金融产品,缺乏认识和了解。 2.推动农信社金融创新的建议 2.1健全金融创新法律法规保护创新知识产权 健全金融立法,加强金融业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对创新金融机构采取省社贴补、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科技开发。 2.2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改革,建立包括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及民间金融有效竞争的金融格局。加快中国农业银行股改进程,促进业务回归县域,明确规定县域机构年度内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发展比例。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
6、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小额信贷。 2.3调整并适度放松金融管制建立适合金融创新的监管模式 遵循“规范和发展并重,培育市场和防范风险并举”的原则,建立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保障农信社监管工作规范化:由事后处置转为事前、事中预警防范,逐步形成适应农信社特点的科学完整的监管体系。简化创新性业务审批程序,并按照商业原则自主定价,按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确定创新试点资格,在年度考核中适当加大业务创新指标权重。 2.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农信社创新外围环境 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示范省、市、县、乡、村、户的创建工作,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
7、”的原则,对农户实行梯度性和差异性信用管理:守信者奖,失信者罚,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政府信用基础,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各地信用担保机构,构建金融创新风险保障体系。 2.5加大创新力度,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 一是扭转省社管理理念,下放市级和县级联社权力,增强基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二是健全基层创新体系,实现顺畅高效的创新供给机制;同时完善公共安全设施,有效降低金融创新风险;成立专门部门,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金融创新绩效考评指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