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48196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及“两型社会”自然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与“两型社会”自然观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与“两型社会”自然观[提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在实践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在具体的社会机体的发展和更替中实现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发展理念,“两型社会”建设是在人类面临人与自然的价值冲突,反思传统发展观所带来的人类生存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两型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在自然观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始点、一脉相承的关系、一脉相承的中介和一脉相承的目标。关键词:“两型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自然观人类自产生以来,其命运就始终与自然的存在和
2、发展休戚相关。人类对自然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决定了人类发展理念和实践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带来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是“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克服了陈旧自然观的种种局限,确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为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的自由解放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本质统一”的理论基石。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3、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一脉相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一、一脉相承的始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又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自然观和发展观的不同价值取向。“两型社会”建设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根本出发点,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实现了始点上的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界是渗入人的因素、与人类活动密切联系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看来
4、,人与自然是价值统一的。一方面人的生存和活动离不开自然。“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可见,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与人类一起构成了内在关联的生态系统。“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5、。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视野中,自然界是作为人类客体并与人类主体相对、被人类本质力量中介了的自然界即人化的自然界,而“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可见,马克思眼中的“现实的自然界”,是与人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人类价值统一的自然界。从根本上说,“两型社会”建设是人类在反思传统发展观带来困境的基础上,力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想境界正如马克思所言,“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二、一脉相承的关系:人-自然-社会的整体
6、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强调,人、自然、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健全合理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在人与自然价值统一基础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正是人-自然-社会的整体价值和谐视阈,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在价值关系维度的一脉相承。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总是要以历史地变化着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一部特殊的自然发展史。”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简单地被归结为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是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关系。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人的自由全面解放。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7、说的自然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质,即人-自然-社会的整体价值和谐。“两型社会”建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自然观,坚持全面的、整体的发展价值理念,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局限,蕴含着对人类社会整体、全面、协调发展的追求,凸显了人-自然-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目标。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视阈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的提升;不但要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不但要关注‘突出重围’、‘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