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8755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夯实实践基础,提升职业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夯实实践基础,提升职业能力摘要: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建设,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文中分析了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体系,从选题、调研、指导、答辩、管理五个环节进行改革,旨在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富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职业能力改革与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外出调研、资料查阅、与导师交流等环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
2、解决问题,它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夯实和应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不仅仅是取得成绩获得学分,而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它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更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于职业能力(OccupationalAbility)的定义,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其中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自身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如团队协作
3、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等。[1]其中,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协作、交往、沟通的职业综合能力,有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认为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校教育做得比较少。[2]如何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是摆在各位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但是论文
4、质量的提高仅仅代表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并不意味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选题、指导培养和管理方式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3,4] 1.部分选题陈旧,严重脱离实际。 学生人数骤增,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太多,教师设计的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部分题目陈旧,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 传统的毕业论文多以实验室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随着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学生就业去向的多样化,单一的论文形式
5、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对学生就业帮助也不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存在盲点。 尽管各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中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院、系、教研室、教师之间职责往往不够明确。各级管理部门检查过于形式化,大多只检查论文格式、重题等,不能深入论文内容,即强调过程管理有余,实施目标管理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保姆式管理,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宗旨 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夯实,以及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毕业实训新体系构建的宗
6、旨所在。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指导老师从思想上形成共识,管理上搭建平台、指导上具体深入,这样才能达到其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符合岗位实践要求的毕业实训教学体系。 2.坚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做人、做事、做学问协调发展,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贯穿到毕业实训的全过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毕业生适应工作、成就事业,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5] 三、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创新举措 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采取新的举措建设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体系,包括
7、从选题、调研(实习)、研究的展开到作品的完成,最后答辩的纵向进程链。具体的创新举措有以下几点。 1.丰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鼓励具有现实意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毕业论文选题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些既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选题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选题方式上注重教师拟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尊重学生意愿,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为原则,避免因盲目地追求高新科技知识,而忽视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学而无用,丧失兴趣和信心。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
8、可以开拓学生的视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未知领域自主探索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每位学生都有同样的学习素质和知识水平,针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