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

ID:22018342

大小: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_第1页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_第2页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_第3页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_第4页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山洋房”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台盟越秀区支部、区政协侨台组 内容提要:广东特别是广州很多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晶,“东山洋房”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岭南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其建筑文化是岭南建筑文化、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设时间跨度大,影响广泛而深远,丰富的历史文化需要人们加以重视并承传下去。台盟越秀区支部和区政协侨台组建议:进一步打造“东山洋房”文化品牌,承传岭南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广东特别是广州很多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晶,我市越秀区“东山洋房”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吸收了欧洲建筑工艺、材料、结构、布局,装饰等形式,把西方建筑形式巧妙地与岭南建筑的

2、内涵和形式结合起来,表现出鲜明的开发性和创造性。“东山洋房”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岭南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作为行政区的名字,东山区尽管已注消,但东山这个地方仍然存在。“东山洋房”建筑文化是岭南建筑文化、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设时间跨度大,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需要人们加以重视并承传下去,为把越秀区这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建设得更好,我们建议进一步打造“东山洋房”文化品牌,承传岭南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越秀区“东山洋房”的建设具有如下特点:一、“东山洋房”的开发和建设具有探索创新的特点我们提出“东山洋房”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不同

3、于狭义上所指的东山新河浦路和恤孤院路一带。从“东山洋房”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和今后的建设发展需要看,范围应包括:东山的新河浦路、恤孤院路、培正路、烟墩路、保安街、达道路、合群路、启明路、均益路、庙前街、共和路、百子路等地,还有马棚岗、竹丝岗、农林下路、梅花村一带,还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蚬壳岗、王子岗和蟠龙岗建成的华侨新村。“东山洋房”的开发建设始于清末,盛于民初。东山这个地名与“东山洋房”的开发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明代总镇两广内官监太监韦眷,主管广州船舶事务期间,在今陈树人纪念馆之地建永泰寺,这寺又称“东山寺”,香火鼎盛一时,为日后东山的开发拉开了序幕

4、。“东山洋房”第一个建设期约在1907年到1915年,是西方传教士来穗的早期开发期。1907年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在寺贝通津、恤孤院路、培正路一带,购买大片土地,兴建福音堂、神道学校、恤孤院、培道女子学堂、安老院、医院等宗教、教育和慈善机构。接着,英国、法国的传教士也来购地建房。“东山洋房”第二个建设期是约在1915年到1937年,是华侨回穗投资带动,市政当局主持的开发建设期。这是“东山洋房”建设的一个发展时期。1911年广九铁路开通,给“东山洋房”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契机。华侨青睐广九铁路线两侧的地块,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横扫欧陆,海外华侨

5、纷纷回国避乱。由于第一期的开发建设,使得东山富有西方文化和宗教色彩,成为最吸引华侨投资定居的地方。1915年,美洲华侨黄葵石等人,在龟岗买了十几亩荒地,挖掘平整,开辟了龟岗一、二、三、四马路,建新式洋房出售分段出售。1918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拆城墙,扩马路,进一步掀起华侨投资房地产热。一批原籍“四邑”旅居美加地区的华侨,也来物色置业地。1920年前后,合群置业公司在龟岗之南购得土地,修筑马路,建成新式洋房区。1921年华侨又在龟岗东南临近珠江边的新河浦一带兴建花园洋房。 龟岗的房子建后的10年,由华侨投资兴建的住宅区,遍布保安街、烟墩路、新河浦

6、、达道路、合群路、恤孤院路、启明路、均益路、庙前街、共和路、竹丝岗、农林路和百子路等地。19世纪中叶,华侨在东山建起了884幢风格别致的小洋楼。华侨投资“东山洋房”的建设只是一个带动,更具规模的开发建设还是二三十年代,1927年市政当局在东山推动实施了一个“模范住宅区计划”。大致范围“东至浩东东路、仲元路、浩东南路;南至百子路;西至生财路、冠慈路、马棚路、公医院;西北至东沙马路以内全部,除执信中学地址外,皆为建筑模范住宅区域”。总面积约600余亩。1930年,陈济棠还在梅花村建起了自己的公馆,把东山规划为高尚住宅区。从1921年市政厅提出“模范住宅”建

7、设的讨论,1924年提出具体要求。1927年市行政会议议决筹建模范住宅区,期间住宅区的建设曾一度搁置,到1937年虽然计划仍没有全部完成。但“东山洋房”这时期的开发建设有现实意义,具有探索创新的特点。市政当局介入城市住宅建设活动中,并引入西方田园都市理论加以实践,效仿欧美,建新式住宅,当时在国内属首创。“东山洋房”第三个建设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市人大提议,政府主持的开发建设时期。1954年,市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市政府决定划地兴建房宇,供华侨安居。在蚬壳岗、王子岗和蟠龙岗建设占地66万平方米的华侨新村。这个新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华侨新村,同时也是我国面

8、积最大的华侨新村。1955年5月,朱光市长亲自主持奠基仪式,至1966年止,共建成468个单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