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1586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命制和破解主观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命制和破解主观题摘要:设问是构成试题的中心要素,是科学命题和有效解题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主观题的设问,探讨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试题设问之间的层级关系及其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深入地剖析主题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材料范围、设问角度、附加信息等构成要素,考察试题特别是主观题设问的命制技巧、审读方法和变式策略,努力提高教师的命题技巧和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有效地破解主观题这一难点题型。关键词:主观题设问命题解题变式简介:董旺森,男,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政治主观题作为难点题型,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等要素构成。其中,设问对科学命题和有效解
2、题至关重要。它如一条纽带,连接着情境和答案,似一粒种子,包含着能力和知识等“基因”。但是,我们对主观题及其设问的认识,大多停留于题型的分类和经验的总结。因此,本文结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和高考试题,对主观题的设问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以提高我们的命题技巧和解题能力。一、高考主观题设问的抽样分析主观题设问是对考生受到试题情境刺激后,应该做出什么反应进行规定。它由知识范围、材料范围、设问角度、附加信息等要素组成。知识范围是考纲规定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材料范围链接特定的情境对考生进行刺激,形成让考生表现能力的环境;设问角度通过可测的行为动词考查考生
3、的能力水平,其“角度”表明要分析和解决的具体问题;附加信息包括分值和补充的信息。表一以2012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卷第39题为例,对主观题设问进行抽样分析。例题情境由四段材料组成(本文省略),设问有三个。对表一深入思考,我们发现,情境相同,但由于设问及其要素发生变化,试题的答案也就不相同。(1)知识范围。三个设问分别通过“文化生活”、“辩证否定观”和“方法论”等词语表明考查的知识。其中,“辩证否定观”的指向最为具体,难度相对降低。(2)材料范围。三个设问都通过概括某一段或整个材料的中心,间接、隐性地指出它们所对应的信息。例如,第一问通过中心语“现代科
4、技对光大中医药的作用”,指出该问真正对应的材料是第四段。(3)设问角度。三个设问分别通过“说明作用”、“分析为什么”和“提出建议”表明能力要求和答题指向。(4)附加信息。第一、二问的分值较高,意味着答案要点较多。上述分析说明,设问及其要素直接关系着试题质量高低和解题成功与否。二、课标相关内容目标抽样分析高考试题能够考查的能力和知识一般于课程标准特别是其内容目标。以例题第2问的知识范围“辩证否定观”为例,表二对课标相关内容目标进行了列举和分解。综上思考,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从指导思想看,高考命题应基于课程标准。这是因为:其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5、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其二,2013年高考新课标政治《考试大纲》规定:“政治学科考试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2014年考纲去掉了这一规定)总之,课标决定了高考试题及其设问的考查方向和基本内容。从具体操作看,把课标的内容目标转化为试题的设问要素存在很多困难。其一,政治课标并没有和物理等学科一样,对行为动词清晰地进行界定和说明。其二,课标和教材存在些许不匹配性。比如,《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对本
6、条内容目标作出的解释是:“关于批判性思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具有模糊性。所以,我们采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表述,并把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作为知识支撑。”很显然,教材把课标规定的“批判性思维”换成“革命批判精神”。这样就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关系?“辩证否定观”是如何从课标的内容目标中分解出来的?其三,教师缺少相关资料和专门培训。我们应如何分解课标的内容目标?其中的行为动词和预期表现,如何相应地转化为试题设问中的设问角度和知识范围?这三个困难也似乎印证了一个结论:现行课程标准的目标过于笼统,很难为学生和教师有效地理解,同样也难
7、以作为考试评价命题的依据。为解决上述困难,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试题设问可借鉴课标内容目标的陈述方式,即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把知识、能力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抓住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名词、观点或原理,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抓住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确定设问角度。三、考试大纲相关内容范围解读作为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考纲(含“考试说明”)提供了课标规定的、可以通过纸笔考试测量的知识和能力。在2014年政治考纲中,其一,强调“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
8、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通过“考核目标与要求”对考生的四项能力作出具体说明。其三,通过“考试内容与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