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09675
大小:162.0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8-10-26
《一个农业推广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寨-一个农业推广的时代典型引言在一本统计材料里,显示我国在1959年至1961年农业总产值的记录。那是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分别为-13.6%.-12.6%和-2.4%。这几年中我们搞了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本来指望它们带来经济的大发展,却事与愿违,出现了如此严重的生产大滑坡。它说明了我们党对领导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缺乏经验,同时又缺乏清醒的头脑,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当然不排除自然灾害在其中作乱。引言全国的情况是这样,大寨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大寨副乡长高玉良那里记录着大寨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经济收入的所有数据,我仅将
2、这三年的情况抄录如下:1959年粮食总产47万斤,平均亩产616斤;1960年粮食总产48.5万斤,平均亩产661斤;1961年粮食总产48.6万斤,平均亩产672斤,而且每年都向国家卖粮20多万斤。数字在告诉我们,在全国同一大形势下,或者说是在那无奈的年月里,大寨以它那片十分贫瘠的土地使那里的人民得以温饱,并为国家作贡献,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引言这一切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这说明大寨人在以陈永贵同志为首的党支部领导下.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与环境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措施,他们尊重自然
3、和经济发展规律,反过来,他们也得到了自然与经济发展规律的尊重。引言而且,他们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1960年2月,中共山西省委发出了向模范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6月,《山西日报》发表了题为“陈永贵——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的社论。“自力更生十大好处”:一能使国家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二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使社员更加热爱集体,依靠集体;三能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四有利于团结;五能促进勤俭办社;六能使自己经常看到差距,不翘尾巴;七能锻炼干部,增长才干;八能给下一代留个好榜样;九能推
4、动比、学、赶、帮,带动兄弟队共同前进;十是对阶级斗争有利。后来这“十大好处”上了报,被陈永贵带到了人民大会堂,为大寨增色不少。“三不要”“三不少”不向国家要粮、要款、要物资;当年卖给国家的粮食不少、分给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收入不少。63年:粮食总产达到42万斤,亩产达到742斤,仅比去年减少4%,卖给国家的粮食达到24万斤,社员的口粮达到400斤,没有少于62年,综合收入增加。评价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第一次公开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总理在报告中说:“山
5、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大寨条件、工作与成绩“这个大队原来生产条件很差,是一个穷山恶水土地薄、全部耕地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方。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加工改造耕地为中心,结合运用‘八字宪法’,高速地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艰巨的农田基本建设,把过去的4700块土地弄成了2900块,并且都建成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他们的粮食亩产量,1952年为717斤,1962年增加到772斤,1963年虽然遭
6、受了很大的水灾,但是仍然保持在700斤以上。条件工作成绩“大寨大队进行了这么多的农业建设,农业生产发展这么快,完全是依靠集体力量。他们正确处理了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第二年就归还了。从1953年到1963年这11年中,这个大队在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向国家共交售了175.8万斤粮食……”条件工作成绩最后,报告概括道:“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大寨精神与大寨工作的最高评价。在报告里,
7、周总理还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从此,大寨就成为了全国农业战线上引入注目的一面红旗,在全国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理念每年都有新“套套”;大寨人与土地的血肉之情;“海绵田”、“三保田”、“四不专种”等的诞生。那时,大寨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叫做:“每年都有新套套。”“套套”,是本地的方言,是我们常说的“套路”,也就是“方法”的意思。就是说:大寨人种地有讲究、有学问,年年会创造出新方法来。有人会说,种地嘛,春天播种,夏天管理,秋天收获的年复一年的重复而已。顶多再加年景好,多收点,年
8、景差,少收些,如此而已。理念如果抱定这样两个“而已”种地,不过是人糊弄地,地糊弄人,人越来越懒.地越种越薄的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恶性循环。在“大锅饭”盛行的年月里,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大抵如此,一来二去,“锅”里只剩下了清汤。大寨人种地不是这样,因为大寨人对土地充满了挚爱,充满了激情。理念大寨人认为,大寨的土地是属于大寨人自己的。从土改他们分得了土地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