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到微观

从宏观到微观

ID:22006581

大小:197.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21

从宏观到微观_第1页
从宏观到微观_第2页
从宏观到微观_第3页
从宏观到微观_第4页
从宏观到微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宏观到微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从宏观到微观1认识宇宙2物质的粒子模型第一章从宏观到微观全书结构安排的目标处理在内容上:从宏观到微观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质世界构成的复杂性及可探索性,介绍了常见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实验的手段,体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第一章从宏观到微观在能力上1观察与体验2假设与设想3演绎与归纳4判断与接受第一章从宏观到微观教材内容简介:第一节认识宇宙(4课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大小(1)太阳系家谱(2)天象奇观(1)第二节物质的粒子模型(5课时)物质由粒子构成(2)粒子间有间隙(1)粒子在运动(1)三态的特征比较(1)教学目标要求(知识

2、目标)1-1.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大小: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由错误到科学的过程,宇宙大爆炸学说是目前大多数天文学家赞同的宇宙形成的学说.2.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起源于130多亿年前的大爆炸,是漫长演化的结果.3.光年是距离单位,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130多亿光年.一)关于现代天文学与宇宙起源的知识:(1)中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战国: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黄(2)外国:巴比伦→印度→托勒玫→哥白尼二)关于宇宙大爆炸:1.1922— 1924年,苏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均匀各向同性膨胀的动太宇宙模型.2.

3、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观测事实有力地支持了宇宙膨胀模型.3.1948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高密的火球,因为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火球爆炸,向各方迅速膨胀,随着密度和温度的降低,逐渐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天体.4.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来自太空温度 3K的微波辐射,为伽莫夫预言的宇宙大爆炸后遗留下的背景辐射提供了实验依据.三)授课时需注意的事项1.速度的单位“米/秒”及其读法2.光速3.第5页的<讨论与活动>的处理4.思考与练习的处理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4、)1-2.太阳系家谱(1)1.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及其大小和位置关系.2.引导学生辨别恒星、行星、卫星.3.解释天文单位的概念.4.指导学生收集九大行星的资料,最好能指导学生合作出一期墙报.一)关于太阳的知识准备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2.太阳的中心核反应区约占太阳半径的20%,集中了太阳质量的一半。高温高压使这里的氢原子发生热核反应,聚变为氦,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聚变为5.96亿吨的氦,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释放出

5、质量相当于400万吨的氢的能量,根据目前对太阳内部氢含量的估计,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正常寿命.3.太阳的最外层大气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日冕温度达100-200万开尔文。高温使气体获得克服太阳引力的动能,形成不断发射的较稳定粒子流----太阳风,是造成彗星尾背向太阳的主要动力.二)准备至少一个关于行星的更详细的资料,例如“土星”,以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处理能力,作好“示范”.三)授课时1.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各行星离太阳远近的顺序来记忆九大行星.2.介绍一个新的概念:天文单位.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1-3太阳系家谱(2

6、)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天气变化,声音也无法传播.(B)2.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可循,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使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3.彗星是太阳系中较特殊的成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并记载彗星的国家.一)教师知识准备1.月球的基本知识,如绕地球运转,表面基本情况等2.熟悉月相的变化,并在思想上准备和理解一些词汇,如“朔月”、“望月(满月)”等3.储备关于“彗星”的更详尽的知识,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二)授课:关于月相的形成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假设是在晚上”等.三)第8页:图

7、的改进(待商榷)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1-4.天象奇观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者处于特殊位置时产生的天象奇观.2.流星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产生的天象奇观.知识准备:1.能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情景”的角度解释月食、日食的形成2.能从光的直线传播的角度画图解释月食和日食形成的原因3.做好演示实验授课过程:1.充分利用好课本提供的六幅图片2.画图解释月食和日食形成的过程应考虑到学生光学知识的不足3.<拓展天地>中的几个概念:流星体、流星、流星群、流星雨不要求学生区分太细,但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8、1-5.物质由粒子构成(1)1.许多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见的.(B)3.细胞乃至许多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更小,用光学显微镜都看不见.(B)4.分子直径约为百亿分之一米.课前的知识准备:1.搞清楚编者的思维脉络,即生物具有粒子性、非生物亦具有粒子性,进而得到“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