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04520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体系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体系建构根据彼得原理(1969),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得知,管理者职务的晋升过程与新岗位的胜任过程并不具有同时性。因此,针对管理能力或胜任力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专业教师队伍和高校管理队伍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然而,当前高校往往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却忽略了“另一侧的羽翼”——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从学校发展层面而言,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构建科学的人
2、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特征与组成要素“胜任力”作为学术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在其1973年的著作《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for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中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胜任力是绩效优秀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1]所谓“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
3、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这一概念表明,胜任力是区分卓越成就者和普通者的关键因素。从这一角度来说,胜任力具有独特性;但如果从卓越成就者这一群体来分析,则具有较强的共同性,即胜任力在同一工作情景下,具有普遍性。为全面掌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特征,笔者组织课题组对广西某高校2010-2011年度行政管理人员考核为优秀等次的26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以性别比例分析,男性有18人,女性有8人,其与该校全部管理人员中的性别比例大致一致;以职称结构分析,无职称人员为5人,初级为9人,中级为8人,副高为3人,正高为1人;以从事管理工作年限分析,0-
4、5年的2人,6-10年的1人,11-15年的6人,16-20年的5人,21-25年的6人,26年以上的6人;以职务级别分析,科员为10人,副科3人,正科4人,副处3人,正处6人。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为“优秀”层次的群体,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较长年限的的管理经验。为更加细化高校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特征因素,我们组织专家对上述26名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归类,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胜任力特征体系。详见表一:整体而言,该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即心理特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可持续发展模块。心理特质模块主要包括性格特质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包括管理技
5、能、人际技能和工作技能;可持续发展模块主要集中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一)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胜任力的深层次因素。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尤其是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面对的是两个非常具有其独特特征的群体,即高学历的教师群体、具有较高文化和正在心理成型的大学生。这两个群体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要相对在交际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包容心。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能够自我控制,正直待人。如通过对上述行政管理人员考核为优秀等次的26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人都是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遇到矛盾冲突时,能有效地控制自我不使矛盾激化。(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活动紧
6、密联系的符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作为一般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同样的重复性工作,工作重压下往往会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如果没有较强的纪律性和奉献精神,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往往是难以持续地做到为教职员工服务。从上述统计分析我们也发现了这一特征,即能评为优秀的,全部是在工作中有极强的纪律性,做事不拖拉、不推诿,责任心强,能在工作时间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为学校发展服务。(三)管理技能。管理是科学,但更高层次的管理是艺术,它是长时间实践锻炼的结果。管理技能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的中心环节,而具有比较丰富的管理技能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
7、作为高校管理层骨干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胜任力必须首先是具备必要的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优秀的决策能(四)人际技能。主要包括通过正式的工作联系和参与非正式的社会活动,与工作中的同事伙伴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便能及时有效解决工作的冲突,及时化解因为理念、价值等方面带来的矛盾,进而营造部门和谐的气氛。在高校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会遇到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对其管理工作的误解,而这种情况就要求高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