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00445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想 北 平》-教 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想北平》教案 眉山中学 罗旭艳一、学情分析:1、学习这篇散文的主体,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他们对散文的一般特点已初步掌握,对散文也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要他们具体说一篇散文美在何处却很难。因此,散文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2、这篇散文的作者老舍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许多学生对老舍都是只闻其名而很少见其作品,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就更少了。可以通过本文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等作家的文章,从中感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3、本文内容与老北京有关。因为北京是祖国
2、的首都,学生对北京的风土人情都有一些了解,理解起来隔阂并不大。4、但是作为高中生,较少有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对于老舍对北平的感情也许很难深入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引导的地方。二、文本定位:1、《想北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一篇散文,是老舍先生所作,配套教材第三单元教读课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2、读本编排把这篇散文放在“故都深情”这一版块中,散文内容是关于老北京生活的。在教学时,既要落实延伸课内教学重点任务,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扣住“家乡”和“深情”,通过体会老舍对故乡的感情来引导学生爱家乡和祖国。三、文本解读
3、:1、《想北平》是作家老舍羁旅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抒写的是北平最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在他的笔下,对北平的想念自然而然化做对母亲的本能的爱,老舍正是像写自己熟悉而深爱的母亲一样写出北京这座人们心目中的帝王之城最“平民”的一面,让人在平实的文字里理解、分享了他对北平的热爱。2、文章运用对比衬托、类比、反复、比喻等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但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爱,情感深厚却表露得朴实自然。语言“京味儿”浓郁,纯朴简洁却内蕴丰厚,极富感染力。四、目标确立:...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
4、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⑵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⑶品味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六、教法选择:1、
5、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较法:与课内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的比较分析,既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鉴赏抒情散文。七、课时安排:二课时八、流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两个字,轻轻念来,胜却了人间无数。我们所熟悉的家乡,山不巍峨却是翠
6、绿的,水不秀丽却是清澈的,每一处墙角,每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的印记。故乡,就像一首温柔的歌,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吟唱,一直唱到,我们都白发苍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舍先生心中那首故乡的歌。二、介绍老舍(强调其在北平生活多年)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从1899年出生到1966年去世,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平度过的。三、研读课文<一>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1、学生自读。要求:一边标出段落的序号,一边找出“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2、明确段落:4-7段3、请学生回答
7、,每段想了北平的什么方面?(用原文回答)明确: 4段: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动中有静 5段:布置匀调 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6段:花多菜多果子多 7段:更接近了自然(一边明确一边对每一点进行适当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4、深入分析4—7段⑴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明确:对比,衬托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 偏爱北平美国的橘子——北平带白霜的玉李伦敦的成
8、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⑵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明确:以小见大。“一枝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