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ID:21998533

大小:111.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_第1页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_第2页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_第3页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_第4页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成就,就必须全面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系列成果。下面是学术参考X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哲学史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第1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趋势从根本上讲,哲学范式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研究的视角、视野、范畴、方法等方面展现出来。不同哲学范式的转换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表现为研究视角、视野、范畴、方法等方面的转换与创新。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具有层次性,既有学科层次上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又有学科内部范

2、式的转换与创新,还有理论派别内部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在第三个层次的意义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研究和理解的范式,比如教科书范式、哲学史范式、文本文献范式、对話范式、中国化范式、反思问题学范式、出场学范式等等。这些不同的研究范式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相互补充,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价值。另一方面,各种研究范式的并存局面,既彰显每一种研究范式独特研究优势,同时也暗示了各自的欠缺与不足。也正是由于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其历史进展中会不断造就新的研究范式,

3、而每一种研究范式在其历史发展中也会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形成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基本的研究范式,马哲史研究范式形成和发展的30年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形成了别具风格的历史发展之路。本文拟简要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而在未来发展的路径上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益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当代发展。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山大学哲学系

4、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标志着一个新学科和新研究范式的诞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直存在着自发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思考。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不自觉的端倪并没有发展成为自觉的研究范式。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这一时期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视野的封闭性、目的的单一性和思维的僵化性问题。视野的封闭性主要指缺乏自觉的解释学意识,既不能合理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各种思潮,也不能合理地看待经典作家的思想关系,马、恩、列、斯、毛被视为同一个人,这就无法真正以“史”的眼光来

5、审理马、恩、列、斯、毛的思想关系。目的的单一性表现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这些普遍真理是跨时空的,是固定不变的,研究的重心是应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普遍真理,马哲史的研究范式必然被排除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思维的僵化性与视野的封闭性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政治领袖的理解是唯一正确的理解,排除了政治领袖之外的各种理解,凡是与列宁观念不同的思想一律就被扫入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或者修正主义的行列。在这样僵化思维笼罩下也就难以真正形成哲学史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6、史研究范式的形成首先直接源于对教科书研究范式问题与困境的反思。教科书范式研究的宗旨是总体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概貌,以便提供一个学习和把握的明确对象。教科书范式在学习、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它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观念的历史生成性:第一,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教科书范式下并没有有效区分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尽管口头上也能强调区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和不成熟时期,但是在实际的研究和叙述中经常又无视这种差别,“可以不加任何

7、历史性特设说明就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1卷同质性地引述到第50卷”。第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理论的历史发展性,不仅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理论的深化、对表述的修正,而且忽视了经典作家之间思想的历史间距,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完全同质化的理解、裁减、表述,造成了许多问题和逻辑矛盾。第三,缺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观念与其理论之间关系、尤其是哲学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深入剖析。尽管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优秀理论成果的继承,但缺乏深入探究,谈到这方面内容时,主要采取批判态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蒙上突

8、兀、先验和独断的色彩。最后,教科书范式总体上排除了政治领袖和经典作家之外的所有理解,教科书范式被看作是最高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必然遭遇到困境与挑战。随着教科书研究范式的不足和欠缺日益暴露,理论界越来越意识到不仅要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本身(它是什么样的),还必须研究理论大厦的建构进程(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完善这座大厦。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研究也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