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

ID:21994457

大小:1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_第1页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_第2页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_第3页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_第4页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辩课:辨明语文前行的路江苏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童味语文”工作室(210044)特级教师朱瑛[摘要]“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

2、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关键词]主题引领五环互动辩课[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6-016“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从2014年12月启动之后,就以其新颖的模式,引起南京市化工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及区内外教育同仁的关注,“专家讲座——新秀授课——现场点评——同行辩课——研修反思”五个环节紧紧相扣,其主题鲜明、学用结合、互动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极富吸引力。尤其是“同行辩课”环节,更以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耳目一新、回

3、味无穷。“主题引领·五环互动”新型教研模式的推出,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说:“一片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如果把“主题引领·五环互动”比作奔腾的河流和海洋,那“同行辩课”就像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让每一个教师的思维再起涟漪、再飞浪花。一、辩课是何辩课,顾名思义,就是对课进行辩论;“辩”者争论也,核心是“辩”。最早提出辩课概念的浙江义乌叶立新老师说:“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或疑点等方

4、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由此可见,辩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课例为“靶子”“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或疑点”等方面进行辩论式评课,让教师们对课程观、教材观和课堂行为等有更深入的认识。辩论是手段、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是最终目的。二、辩课为何“辩课”环节是针对目前教师培训模式俗套,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生机与活力,评课时大家一团和气,尽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好话、套话而增设的。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或许是努力改良这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效率;或许是改良一种

5、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使之更有效地得以实施与推广;或许是改良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促其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它张扬的是优点,指出的是不足,发现的是问题,提出的是良策。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多向的信息交互,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的目的还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对根据主题执

6、教的课例思辨得更成熟、更有效。辩课过程中,你质疑我辩护,我辩解你反驳,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主题、课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析,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我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我们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三、辩课何为(一)要做好理论积蓄辩课是否精彩、有效,与对主题材料的占有程度有关。因为辩课,不是信口开河的脱口秀,不能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思想。要想在辩课中让人感到你有真知灼见,必须做好辩前的“功课”。所以,在组织辩课前,应该让辩手围绕主题提前准备,阅读相关的理

7、论、课例资料。这样既能让辩手假设自己身份,对活动主题和课例进行吸收、理解、建构,深化认识,不打无准备之“仗”,也能为辩课时的厚积薄发、精彩展示做好理论积蓄。(二)要紧扣辩论主题在辨课现场,我们看到有的辩手辩着辩着,就偏离了主题,而且越说越偏;有的辩手在无言反驳对方有理有据的正确观点时,就学大学生辩论赛的推子,王顾左右而言他。我们认为:在辩课时一定要紧扣主题,这样才能获得形散神聚的效果,否则既空耗了宝贵的时间,又丢失了辩课的本义。(三)要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辩课中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

8、,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指出缺点,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词,一棍子打死。因为每个人,总是有思维的局限性,总有思维的盲区,承认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