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

ID:2199099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_第1页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_第2页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_第3页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_第4页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摘要:受时代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形”与“神”这一核心问题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由历代画论家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当代画家齐白石所提出“似与不似”的理论。  关键词:传神写照;顾恺之;形;神  :J205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1)09-0152-02    “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绘画思想。这一思想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绘画理论影响深远。  一、“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与背景  《世说

2、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1]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这一重要的绘画思想。这与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虽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战乱时期,但其间的文学艺术却奇迹般的飞速发展,真正进入了自觉的阶段。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动乱社会与艰难人生等客观现实造成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普遍消极,佛教的迅速蔓延,老、庄哲学的渐次盛行,使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逐渐被玄学所代替。据《文心雕龙》记载:“

3、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元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2]玄论之风大盛,清谈玄理之风日浓。同时,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残酷镇压异己,新兴士人不敢妄谈朝政,只得转而品评人的形貌、容止及风神才情。再加上六朝时的绘画以人物为主,重视人物的精神才貌成为时代的主流。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遍应运而生。  二、绘画中的“形”与“神”探源  “传神写照”中的“神”是指人的风神,即描绘对象的内在个性和气质;“照”指描绘对象的外在形体和形象。“传神写照”传达的实质是绘画中的“形”与“神”即形体和精神的相互关系。这是中

4、国传统画论的精髓。汉代以前,中国绘画以“写形”为主,自魏晋南北朝始,进入了以“传神”为表现核心的阶段并延续至今。需要指出的是,顾恺之重“神”但轻“形”,恰恰相反,他主张“以形写神”。他在《魏晋盛流画赞》中强调:“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就会“神气与之俱变矣”[3]。在这里,“形”是绘画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神”也主要是指绘画对象本身的神气;传神是以写形为依据的。“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

5、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3]画家的目的是“以形写神”,可如果所画的人“空其实对”就达不到“传神”的目的了。  顾恺之的“形”、“神”思想是受了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易传》最早提到了“形”与“神”的关系:“《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4]“象”即是“像”,是天地万物形象的模拟、写照和反映。这里的“象”虽然不等于审美形象,但是它已经开始通向审美形象了。《易传》提出了“神”的概念,《系辞传》中说:“阴阳不测之为谓神”[4]。韩康伯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求也。显然,

6、“神”要高于“形”。另外,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也提到了“神”,如“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操舟若神”、“器之凝神”等。表面上看,“神”是指在技艺上所达到的神化境界,但其在实质上是美学概念,并且在战国以后也如是应用。先秦的韩非最早在论画时谈到“形”。《韩非子》中说:谈画狗马难,因为狗马就在人们身边,最为习见,不可不“类”之;画鬼魅最容易,因为鬼魅没有形状,无从见之,因此容易。但是这里指的“形”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形”,直到晋代的陆机指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5],“形”才作为画论中的一个概念被提出来。汉代的

7、刘安在《淮南子》中认为,艺术如果没有“君形者”,就不可能使人产生美感。《说山训》中也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6],“君形者”就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可见,绘画艺术开始强调“神”的重要性。把“神”当作画论中的概念提出的,是晋代人庾道季,据《世说新语》记载:戴安道中年画行象甚精妙,庾道季看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庾道季嫌戴逵的人物画表现的“神”太俗了。由此可以说,真正把“形”、“神”作为重要的画论范畴提出来的正是顾恺之“传神写照”和“以形写神”的理论。  三、从“传神写

8、照”到“似与不似”的演变  顾恺之辩证地对待“形”与“神”的关系。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说:“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而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3]。就二者而言,顾恺之尤重“传神”。《世说新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1]为了充分表现对象的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