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82003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6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问题和解决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问题和解决的1前言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mmDisorder,ASD)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以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表现的综合征。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制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合并了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AS)、儿童崩解症(ChildhoodDisintegrativeDisor-der)以及未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NotOtherith,2004)。事实上,许多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有时也表
2、现出进行社会性交往的愿望,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技能或无法正确解释社会性信息而受阻(APA,2000)。无法正确解释社会性信息往往是由于情绪信息的识别及其加工障碍所致,尤其是面部情绪的识别障碍。面部表情是人类传递情绪信息的重要媒介,面部情绪识别能力对于个体正确并完整地了解社会性环境十分必要。因此,面部表情的识别障碍严重影响了孤独症个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正常发育的婴儿在出生后就表现出对人类面孔的优先注视,而孤独症婴儿缺乏对人类面孔的注意,他们在面部表情的觉察与加工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具体表现为孤独症个体在识别面部表情时过度关注嘴部运动和与情绪识别无关的细节信息,他们忽略眼部
3、信息,导致无法将面孔作为一个整体或模块进行加工(Joseph,1999)。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Demelle等人(2004)发现4.5~13岁的孤独症儿童更多地注意面部的嘴巴区域,而对照组儿童更多地注意眼睛,这导致孤独症个体比对照组个体面孔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有所减少。陈顺森等人(2010)采用眼动技术进一步探究了孤独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觉察和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的注意分配异常,具体表现为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的区域,如恐惧的眼睛、愉快的嘴巴,而孤独症儿童对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的注意分配方式相似;研究还发现孤独症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的
4、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其次,孤独症患者对不同类别面部表情的识别障碍程度也不同。用以解释孤独症认知障碍的三种重要理论之一的心理理论假说认为,孤独症儿童识别面部表情时能够较好地识别由外部情境引发的简单表情(如高兴和悲伤),但难以识别由信念和愿望引发的面部表情(如惊奇、窘迫等)(段蕾,莫书亮,2010)。孤独症儿童对生气、惊讶、恐惧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但他们对高兴面孔的识别速度最快且准确率最高,对恐惧表情识别速度最慢且准确率最低(严淑琼,2008)。陈顺森等人(2011)也发现孤独症患者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长于对中性或愉快面孔的注视。综上,孤独症患者在面部表情觉
5、察与加工过程中以及对不同情绪类别的面部表情识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就导致他们在解读面部表情和理解他人情绪时出现困难,不能对人类的情绪面孔做出适当的反应。孤独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还严重影响其情绪分享过程,因而不能发展出类似正常个体的共情能力。孤独症个体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使他们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本文综述了有关孤独症个体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研究,总结了已有情绪认知干预和训练措施,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2孤独症个体面部表情识别障碍在现实人际交往情境中,人们的面部表情以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呈现,两种形式的面部表情识别都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传统面部表情识别
6、研究大多以静态面孔作为刺激材料,也有研究者提出,动态面部表情能够根据人际互动的情境实时变化且蕴含着更丰富的社会性信息,将动态面部表情作为刺激材料可改善研究的生态效度。因此,文章将分别从静态和动态面部表情识别两个方面分别梳理孤独症个体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的研究进展。2.1静态面部表情识别孤独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研究通常以静态面部表情(如面孔照片)为刺激材料,采用情绪标签范式、表情匹配范式和学习一再认等面部表情识别研究范式。研究显示,孤独症在识别静态面孔的情绪表情方面存在严重障碍,孤独症个体识别静态面部表情的能力远低于正常发展个体。如Corden等人(2008)研究发现,孤独症个体在面
7、部表情识别方面有严重障碍,尤其是很难识别恐惧情境下的面部表情。此外,Kuusikko(2009)_等用标准化计算机辅助方法考察了57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平均年龄13.5岁)和33名正常儿童(平均年龄14.3岁)的表情识别,发现孤独症组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被试,说明孤独症在识别面部表情时确实存在困难。然而,个别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例如,Castelli等(2005)选取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0名,匹配其语言水平并采用情绪标签范式,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上与正常个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