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79570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建筑类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积极拓展,研究如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以及公众参与能力的城市规划师,本文从这一研究课题入手,讲述这一公共属性的社会角色的培养见解。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公共政策属性 在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筑老八校”赫然在列。这些在建筑规划人才的培养方面卓有建树的高校,如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
2、,结合自身特色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寻求突破是具有共性的研究课题。下文将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这一视角寻求突破,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1]其是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法律层面上讲,是引导、调节和分配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最基本的职能。 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政府职能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公共服务,这有利于我们
3、从更高的层面、更加完善的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2公共政策视野下的社会责任 建筑类高校的学生,不仅仅是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的“桥梁”,因此应该肩负起更大的公共政策视野下的社会责任。 城市规划师不仅仅是专业工,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师应该认为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服务。因此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一项公共服务,也更加符合公众的利益。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师关注的是传统的物质形态的规划和设计领域的问题,很少将物质形态的规划、设计与公平、和谐社会的建设
4、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提高规划师社会责任的紧迫性。规划师只有拥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站以更加负责的角度对于城市的资源和各方利益做出合理的分配,才能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更加贴近民众。 3公共政策视野下的职业道德 城市规划是对整个社会的负责的特殊服务行业,承担着协调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各种团体和个人利益的责任。而城市规划师的职业实践涉及到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对私人利益的干预,权衡各种权益,在众多方案中确保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从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也是社会普遍利益最大化的保障。作为建筑院校的
5、人才,不仅仅要承担其自己的社会责任,更因为自身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保证有效的参与城市政策研究和制定。 4公共政策视野下的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不仅要求规划师要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该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规划无需考虑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规划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保障力度也不够。而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规划师群体作为城市规划的编制者和管理者,成为介于城市政府与社会之间关于城市建设
6、和发展问题的沟通者和协调者。规划师的角色定位和主观态度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成功与失败。 (二)公众参与的可行性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大众媒体的充分发展,公众的参与热情、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已空前提高。广大公众已经认识到——任何个人都无法宣称自己能全面代表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代表公共利益或社会需求,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使彼此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充分交流、碰撞,为科学研究、正确决策作充分准备。所以公众是保证城市建设按规划要求进行以保障公众利益实现的最可靠的捍卫者和监督者。只有最广泛的公众参与,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
7、公众利益的实现。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城市发展有不同的认识和期望,利益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利益主体的共存和冲突势必要求平衡各种具体的社会需求,并使之趋向合理化。只有更加积极的倡导公众【摘要】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建筑类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积极拓展,研究如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以及公众参与能力的城市规划师,本文从这一研究课题入手,讲述这一公共属性的社会角色的培养见解。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公共政策属性 在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工程
8、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建筑老八校”赫然在列。这些在建筑规划人才的培养方面卓有建树的高校,如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自身特色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寻求突破是具有共性的研究课题。下文将从城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