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76470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加快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快垦利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东营市垦利区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竞争力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分析垦利区工业转型的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工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一、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情况第一,强化政策引导,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垦发〔2011〕14号)、《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垦政发〔2011〕19号)、《关于实施“双
2、百企业家工程”的意见》(垦办发〔2011〕17号)、《垦利县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工作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广泛开展了“改进作风提效能,务实为民谋发展”“百名干部联百企”“企业宁静日”“垦利精神进万家”等活动,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第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控,保持工业平稳发展。完善重点企业调度快报制度,扩充重点监测企业和指标,提升监测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大企业集团领域风险情况,引导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家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3、4家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和“山东企业100强”,垦利入围“工业百强县(市)”。第三,突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把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坚持农业调“精”,工业调“强”,服务业调“大”,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第四,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发展能力。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目标客户的联系互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和核心技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成果转化步伐。目前,全区80%以上规模以上的工业企
4、业实施了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新型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35家、专精特新企业73家。全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50件的企业达到12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达到10家,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053件。第五,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发展绿色产业。把节能降耗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全区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达20.16%。先后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39个,引导43家企业通过
5、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774项,每年可节能4450吨标准煤,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100%。第六,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全区70%以上的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40%以上的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万达集团、山东胜通钢帘线公司列入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个中心列入山东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重点工程;9个项目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3家企业评为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区工
6、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耗能产业占比偏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第二,经济运行内部压力大。虽然受国内经济形势略有回暖影响,工业产品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企业生产情况不够理想,特别是石油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行业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现有企业创新平台没有发挥实效,创新带动作用不强。多数企业仍处于原始设计的制造阶段,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全国知名的自有品牌太少。第四,传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但集群效应不明显,集群内大多
7、数产业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相互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及支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效应,可以说是呈散点式分布,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出来。三、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第一,强化需求引领,大力调整存量,着力做优、增量,加快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新突破。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贯彻落实《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22个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组建重点产业研究小组,持续推进“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着力解决行业发展的路径、布局、模式等问题,推动产业要素的优化整合。二是
8、做优传统产业。突出存量提升,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的步伐,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培育延伸下游链条,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全面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组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