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健康巡讲课件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沧(州)市合理用药主讲人:陈曙光标题内容1.临床用药中较常见的问题2.用药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后果3.合理用药基本原则4.输液反应的预防与处理前言: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师治病的基本手段,而药物除了发挥治疗作用以外,也常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诱发疾病--药源性疾病。要充分认识到,药物不单是治病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致病的因素。如心律失常、肺纤维化、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等。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我国
2、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达8万人。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项统计表明,仅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以上。一、临床用药中较常见的问题(一)、用药观念存在的误区1、认为价格贵的药就是好药药品的价格高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原料的来源和价格、生产的设备和条件、生产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劳务人员的工资和赢利尺度乃至研究开发该产品的花费和药品的流通环节等。广告宣传费的支出和药品的虚高定价也使药品价格背离价
3、值。故而,价格与药效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2、认为药物用量越大作用越强每种药物都有一定的效能。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达到最大效能后,即使再增加剂量,药物效应也不会增加,增加的只是不良反应。3、迷信“打点滴”静滴具有起效快、血药浓度易控制的优点,多用于危重患者和不适宜其他途经治疗的患者。静滴的缺点是易破坏血管的完整性,造成静脉炎、血栓形成及败血症等,并可出现药物热原反应。临床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4、看广告用药,追求新药有些广告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常扩大药物疗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提得较少。由于广告效应的影响,患者迫切渴望应用新药的心情
4、可以理解,但不应一味盲目追求新特药.新药的性能和疗效,尤其是不良反应,需在临床广泛实践中不断考察,以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和潜在的危害性。其次,目前绝大部分新药是老药的复方制剂或新剂型,只是改变了剂型和用药途径,疗效并不一定增强。(二)、用药指征不强或无用药指征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最为突出。据调查,国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只有40%。无指征地滥用抗生素并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发生,给病人带来了经济上和健康上的损失。(三)、应用药物种类过多或过杂目前,医疗单位在治疗中合并应用多种药物日益普遍。
5、合并用药的目的应该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然而,合并用药不当,反可使药效减弱,毒性增高或出现严重反应,甚至引起药源性死亡。应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指征。(四)、选药缺乏个体化①老年人因生理性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氨基糖苷类、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可用正常治疗量的l/2-2/3;②妊娠妇女如选药不当可导致畸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磷霉素;③新生儿、小儿:肝、肾均未发育成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应用;④肝、肾功能不良患者
6、;(五)、给药方案不合理给药途径:硫酸镁,口服/静脉滴注给药剂量: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尤为重要,如地高辛、苯妥英钠等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二、用药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后果1、产生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目前我国有200多种抗生素,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四环素易导致四环素牙等。2、损害人体器官药物对人体各种器官都会造成不同
7、程度的损害:肾毒性、神经毒性(定向障碍、肌阵挛、癫痫)、肝毒性、骨髓抑制性(氯霉素、四环素、消炎痛)等。3、产生耐药性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抗生素用得太多,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如今,耐药的超级细菌越来越多,其涌现速度已经超过抗生素的研发速度。4、会杀灭体内正常的菌群人体中肠道细菌,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关于抗
8、生素的几个误区1、感冒一定要使用抗生素;2、新药比老药好,贵药比便宜的好;3、频繁换药: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h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4、一旦见效马上停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96h考虑停药。如何看待输液国内输液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