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

ID:21972980

大小:27.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6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_第1页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_第2页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_第3页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_第4页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济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大家好,我是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同济大学校史馆。同济大学一百年的历史就是“同舟共济”的历史。学校校名“同济”取自成语“同舟共济”,而“同舟共济”最早出于《孙子九地》。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中、德、英三种文字的解释,不仅表明同济大学对外联系的优势和传统,而且也表明了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同济大学最早发端于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这尊就是埃里希宝隆先生的雕像,百年校庆之际,德国前总统克勒莅临我校亲自为它揭幕。一百年来,同济大学多次辗转迁

2、徙,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六个省的四十多个地方办过学。为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在各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回了当地的泥土,组成了能够见证同济成长历程的这根泥土柱。螺旋向上攀升的造型,显示了同济人战胜困难,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正是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指引下,同济大学至今一共培养了27万各类人才。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搜集到了这些校友的资料,并将其录入到校友数据库中。如果您也是同济大学的校友,只要在这边的四台显示器上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或者工号,就能找到自己在同济大学学习或生活的印记。【大师是大学之魂

3、,我们用本校电信学院教授研发的空中立体成像技术,邀请校内知名专家学者来讲述他们的学术成果、治学经验和人生感悟,激励莘莘学子。】请大家跟我上二楼。我们校史馆有三个楼层,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仿上世纪30年代吴淞校园内一栋学生宿舍而建。一楼是纪念式公共大厅,二楼是学校的历史,三楼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展示工程由管理学院1986届校友刘创捐赠。同济大学的建立与中德两国之间的交流密不可分。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光绪皇帝派以端方为首的五大臣到欧美考察新政,考察团到德国受到了普鲁士政府的热烈欢迎。1906年3月24日,考察团与德

4、国外交部和文化部达成共识,在上海建立一所德国学校。当时由埃里希宝隆等人在上海创建的宝隆医院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他非常支持在宝隆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培养中国医生的德国医科8学校的建议。这也是为什么官方达成共识而由个人建校的原因。1907年10月1日,埃里希宝隆等人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在上海开学,1908年学校中文名字定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学堂开办之初,普鲁士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特派3位德籍专职教师来校任教,当时有33个学生,其中8人读医学预科,25人读德文科。医学堂采用德国医生的培养模式,要求十分严格,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坐堂开诊。因此

5、学校的淘汰率相当高,1912年,学堂迎来了首批毕业生,仅3人:江逢治、何理中、张近枢。其中江逢治毕业后赴德留学,1915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获得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何张二人毕业后在上海行医。1916年,同济培养了自己的第一位博士李梅龄,他是杨虎城的医生,他还用在同济学得的精湛的医学知识培育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李鸽”,在国际赛鸽大赛中为中国赢得了荣誉。1912年,德国特许工程师贝伦子在上海创立了德文共学堂。医工两学堂公用语言学校,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工学堂完全按照德国医生的培养模式,学生要先在工厂中

6、当一年学徒,才开始学习理论课。1910年至1914年,德国经济界工业界向同济医工学堂捐赠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学堂由此建立了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其规模和水平在当时国内工科院校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九大车间已经能够制造出先进的武器。正是由于学堂设备先进,使同济遭遇了第一次解散危机。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德两国交战,当时同济位于法租界,法国人以同济是德国人的产业,德国人会利用实习工厂中的先进设备制造武器为由,要求解散。虽经师生群起抗争,但弱国无外交,在自己的土地上,同济师生被赶出了上海市区。在校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7、下,学校迁往吴淞,租借中国公学等地。此时学校名称为同济医工学校。这两份是当时学校与中国公学所签的契约。第一份是租借3年,但同济新校舍没有按期完工,于是又续租2年。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驱逐出国境,从此同济也结束了由德国人办学的历史,转由华人接办。1919年学校在吴淞自己买地建设校舍,1924年5月18日校园落成,这是当时校园的模型,已初具规模。19238年,教育部指令学校名称为同济大学。当时学校申请的是同济医工大学,但是一开始只有工学院获得审批,于是学校名称定为同济大学。这里展示的是我们的老校长李国豪院士的成绩单,他就

8、是当时吴淞校区培养的学生,成绩相当不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推荐,学校成为当时仅有的8所国立大学之一。蔡元培曾两次赴德留学,十分推崇德国的办学模式,而当时同济带有德国传统的教育特色,医工兼备,由此更得到蔡的青睐。成为国立大学的同济,在办校经费上有了国家财政的保障,因此学校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