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ID:21966383

大小:7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5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_第1页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_第2页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_第3页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_第4页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_第5页
资源描述:

《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抒情文学与情感文学观情感与文学的关系,自古便是重要的文学理论话题。中国是抒情诗的大国,许多学者都视抒情为文学正宗;西方自进入主情主义时代以后,表现情感也一度成为公认的文学原理。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现代文论家仍然坚持艺术主情说,那么,情感是不是文学的本质呢?在什么情况下它是文学艺术的本质,什么情况下情感又不能说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呢?这些问题至今仍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本节将仔细讨论这些问题。一、西方对文学与情感的认识过程情感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元素,是很早就被人类发现的东西,在西方亦是如此。但是由于西方人的审美偏爱,很早就重写实而轻抒情。以至于使西方叙事理论十分发达,

2、而抒情理论相对滞后,只到近代才成熟了起来,现在让我们追寻和研究这一过程。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抒情诗和人们对情感的发现和研究都已相当发达。就创作方面来看,在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便出现了专门写抒情诗的女诗人萨福(Sapph约前7-6世纪)她曾在列斯波斯岛建立了一个音乐学校,她专写情歌与婚歌,与女弟子们唱和.目前尚有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传世,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其次出现的是宫廷抒情诗人阿那克瑞翁(Ancreon约前570-?),据说他曾写了五卷诗,但只传下来一些短诗和残句。他的诗专门歌唱美酒和爱情,具有青春气息和欢快轻松的抒情风格。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

3、为“阿那克瑞翁体”,可见他对后世影响之大。接着出现的是第三位抒情诗人品达(Pindaros前518?—442?),他写过17卷诗,只传下来4卷。内容大多赞美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和奥林匹克竞技胜利者。他的诗风庄重、华丽,形式典雅完美,史称“品达体颂歌”,被17世纪古典主义者奉为“崇高颂歌的典范”。古希腊的历史上连续出现这样三位抒情诗人,说明当时抒情诗是相当发达的。但是,古希腊抒情传统基本上没有延续下来,其原因何在,至今仍是历史之谜。而且,古希腊先哲对情感与诗的关系也是很重视的。德谟克里特不承认有某人可以不充满热情而成为大诗人。据西塞罗回忆,德谟克里特认为“不为激情所

4、燃烧,不为一种疯狂一样的东西赋予灵感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诗人”。[1]他还说:“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2]这说明德谟克里特对情感与诗的联系已看得很清楚,他不仅发现了没有激情便没有诗人这样的决定关系,而且发现了激情是灵感和美产生的更为内在的根源。这种见解又在智者学派高尔吉亚(Gorgias前483-375)那里得到回应。认为诗不仅产生于情感,而且还以情感打动人。他在《海伦的辩护》一文中写道: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它可以制服恐惧,排解忧愁,引起欢乐和增添怜悯,……所有的诗都可以被称为有韵律的语言。它的听者因恐惧

5、而颤抖,洒下同情的泪水,并狂热地渴望着;为言词所左右的心灵,像感受自身情感一样,感受到其他人的行为和生活的泰否所激起的情感。[3]高尔吉亚这样长篇大论地讨论情感,说明情感在当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但是,渐渐地,情感却不再是议论的中心。例如,自苏格拉底起,已很少谈论情感。只是在讨论性格和心境时,顺便地涉及。他商讨地说:“你是否也描绘人的心境,最令人感动,最和蔼可亲的或是引起爱和恨的?我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特质。这个能不能模仿呢?”[4]他主张在模仿性格的同时,也模仿情感。只是这个话题讨论太少。而在他的学生柏拉图那里,几乎没有正面地讨论情感与文学的关系,只是在讨论灵

6、感时,以神秘的色彩描述了创作中的情感状态。他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像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他们像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5]被柏拉图神秘化的灵感状态,实际上是创作中情感激荡的高潮,情感作为创作的驱动力量,在灵感袭来时最为强烈,而以抒情诗人犹甚。如果说抒情诗人在柏拉图心目中还有一定地位的话,

7、到他的学生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当中,已经是一笔带过。亚理斯多德只是顺便提及“酒神颂”和“日神颂”这两种抒情诗的类型,而没有专论抒情诗,更没有论及抒情诗人以及情感与文学的关系。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讨论史诗和悲剧这两种叙事艺术。我们认为,亚理斯多德这样做,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当时社会审美心理钟情于悲剧、喜剧的评奖和演出,也引起了理论家的注目;其二,亚氏的审美理想,是如何模仿人生、如何模仿人的思想、行动和性格。也许,正是这种历史传统与重要人物历史作用的合力,才造成亚氏摹仿说雄霸西方两千余年,叙事艺术和理论十分成熟。而抒情艺术和理论则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西方人对文

8、艺的情感本质观的觉悟是很艰难的,虽经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