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

ID:21965956

大小:47.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_第1页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_第2页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_第3页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_第4页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言"gjtari撕2017-08-2501:22:40人文杂志2017年6期曾海军内容提要舜的弟弟象是要置舜于死地的人,可是当他骗说十分想念舜的时候,舜不仅相信而且还很欢喜。孟子对此的解释是“彼以爱兄之道来”,并且运用“欺以其方”的道理予以阐明。本文分別对“可欺不可H”和"难罔以非其道”展开分析之后,接着论述舜是“诚信而喜之”,由此可以阐明孟子言“爱兄之道”的意思。关键词欺以其方兄弟一伦孟子〔中阁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7)06-0034-06儒家虽然多论父子,但也没有少论兄弟,而且常常是父兄一起论。《论语》屮有“入则事父兄”

2、(《子罕》)、“有父兄在”(《先进》)的提法,而“孝悌”连言更是儒家论孝的常识。兄弟一伦的典范既有《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兄弟让国的美谈,也有《诗经》中抒写"二子乘舟”兄弟共死的悲壮。但除了这种兄友弟恭的正面形象,也有兄弟参商的反面教材,比如《春秋》屮的“郑伯兑段”,就足经常被批评的对象。其实还有一对兄弟在儒家论兄弟一伦上更值得注意,这就是舜与其冋父异母的弟弟象之间的关系。舜作为大孝之子,与其父替叟之间的父子一伦,经由孟子“舜父杀人”的臂喻,在思想史上获得了充分的诠释。其实舜的大孝也包括了"悌”这个维度,舜是如何对待其弟弟象的,孟子恰好也有专门的论说,只是从兄弟一伦來论舜,学

3、界相对关注较少。本文选取这一角度,以孟子的“欺以其方”为屮心展开分析,落实到舜对象的用心到底足什么,巾此阐明孟子所言“爱兄之道”的意思,使舜的大孝之行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一、彼以爱兄之道来对于舜的大孝,最早的记载来自《尚书•尧典》,其云:“锊子,父顽,母囂,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乂,不格奸。”《尚书》对舜出生于一个非常恶劣的家庭环境做了基本交代,舜没有受到父顽、母麗、弟傲的影响,极尽为人子、为人兄的人伦之道,所谓"克谐以孝”,由此而成就其大孝之名。舜这一基本的生存境遇在太史公的记载中被延续下来,并且得到丫细化,舜的孝行体现在具体的事迹匕。其屮有这样的记载:“后替叟又使舜穿井,舜穿

4、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替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锊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乃止舜宮居,鼓K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然,尔其庶矣!”(《史记•五帝本纪》)就是这件事情,之前被孟子的弟子万章叙说出来,且专门向盂子请教过。万章的困惑足,象足要H舜于死地的人,可是当他骗舜说十分想念的时候,舜不仅相信而且还很欢离,这该如何理解呢?这无疑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情境屮,舜无论是被象所欺骗还是假装很欢喜,都与其作为儒家的圣王形象严重不符。孟子的回答是:"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孟子章上》)象是以“爱兄之道”而来,舜是

5、真心欢喜,而没有任何虚伪之处。然而,孟子的冋答本身就有一个更让人困惑的地方,即他作为叙述者,对于象加害于舜而前来葙占舜的宫室足砟常淸楚的,象不讨能是以“爱兄之道”而来,孟子这样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当然,孟子的回答讨能是从舜的角度做出的,意思是在舜的眼里象是以“爱兄之道”而來,因此真心欢喜。可这样理解的话,就变成丫舜只是被象所欺骗,被一个耍置自己丁•死地的人所欺骗,舜的伟大形象还如何成立?这正是《刀章》的困惑之所在,难道孟子的回答没奋解决任何问题吗?显然不是。问题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牵涉着兄弟一伦,冋时确实与欺骗相关。孟子在为万章解惑的时候,运用了“欺以其方”的道理,并专门作了

6、解释。要理解好孟子声称“彼以爱兄之道來”的意思,不妨围绕C•“欺以其方”來展歼分析。而论“欺以其方”,又得先[Hl到孔子所言“可欺不可罔”的说法上。二、可欺不可罔“可欺不可罔”首先是对“欺”与“岡”作了区分。但这一区分是什么意思呢?单从字而上看,“欺”与"罔”也有所区别。《说文》谓“欺”是"诈欺也,从欠其声”,而“欠”则是“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可见“欺”与出气、说话有关,欺骗的方式可能多与言语相关。而“罔”的本意是网,《易•系辞》云:“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浊。”《释文》谓"取兽□罔,取龟曰罟”。可见罔原本足用来捕捉野兽的,要是用来对付人呢?孟子曰:“苟无恒心,放辟

7、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滕文公上》)统治者要想罔民,就如猎人罔兽一般可怕。如孟子谴贵齐宜王,“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孟子•梁惠王下》),就是罔民的表现。欺人可能主要还停留在个人的花言巧语上,罔民则是针对众多百姓,手段更为残忍,后果也更%严重。平时所言“欺上罔下”,也能体现出这种分别。不过,这种字面上的区别并不严格,欺民或罔主的说法也不足没有,何况欺罔也常常同时表达。JX正的区分还得回到孔子所言的具体语境当中来分析:宰我问U:“仁者,虽告之U:‘井有仁焉。其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