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64369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5
《“直面教材”活化文本之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直面教材”活化文本之策略研究【摘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是新课改倡导的教材观。在此指导下,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从操作的层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直面教材”活化文本的三大策略:(1)四位一体,细读文本;(2)形式多样,活化文本;(3)纵横延伸,拓展文本。 【关键词】教材活化文本 一、引言 现象一:照本宣科,僵化文本 在课改开始,曾经有调查表明:当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时,老师们大多选择了硬着头皮教,而不是改组教材。因为在大部分老师的眼中,教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就是圣经,是不容更改的。这就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教教材”,教师把文本当作静止的知
2、识来传授,把文本拆成若干个零件,然后批量复制,再硬塞给学生。教师对教材没有精细加工,其教学行为也缺乏研究的含量。 现象二:喧宾夺主,忽视文本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拓展已成为一种教学时髦,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不拓展就不是新课程,就会陷入“教教材”的泥潭。于是有限的课堂40分钟,资料链接天南地北、应有尽有,似乎如此一来文本的内涵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大大提高了。其实,过多、过早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其他活动,反而是忽略了教材的内容、要求,忽视了文本的研读,语文本体的学习活动得不到应有的加强。 二、辩证的教材观 狭义的“文本”,在语文教学
3、中即教材,它是一种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编排,系统反映语文学科内容的特殊读物。新课程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文本”,突出“文本”。 多年前,叶圣陶老先生就对“教材”有过精辟的论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对此,笔者的理解是: 关注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 教师要用好教材,不能片面理解教材是一个“例子”之说。《辞海》曰:例子,可以作为一个种类或类型的事物或代表的某一单独项目、事实、事件或方面……可见,所谓“例子”就有它一定的典范性,不能因为它
4、是一个例子,就把它看轻了,而要充分挖掘它作为例子的代表性的作用与地位。 关注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 “文本”,不是语文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不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它只是一种传递语文信息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和老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材料,主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材料。我们用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而不是停留在掌握这个“例子”的层面上。 三、“直面教材”活化文本的策略 策略一:四位一体,细读文本;强调教师内化文本的科学性。 策略二:形式多样,活化文本;强调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策略三:纵横延伸,
5、拓展文本;强调文本内涵外延的拓展性。 1.策略一:四位一体,细读文本 操作说明:教师对原意、编者意图和学生心理进行解读。 目的:使教师的文本内化更到位,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今年11月初,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拱宸桥小学校长王菘舟先生题为《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的专题报告,为广大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基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有效途径——“文本细读”。不过,王菘舟先生的“文本细读”,强调的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而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人本对话时应该做到“四位一体”,即:、编者、学生和教师四位一体。 首先,文本细读要追寻的
6、原意。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了解了的写作思路,了解其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题旨,与文本更契合。 其次,文本细读要明确编者的意图。语文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宗旨和教学计划,按照特定读者(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编制而成的、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传授知识的特殊读物。 2.策略二:形式多样,活化文本 操作说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变式复述和情境表演等方式解读文本。 目的:使文本的呈现方式动态化,避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单一性,以便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化”原是化学
7、中的专有名词,《辞海》曰:“用热、辐射或用活化剂来处理一种物质,使它产生更完全的或快速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有待处理的“物质”就是文本。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文本的二度开发者,每一个学生也应当是文本的最终创造者。在“活化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最有效的活化剂,文本因掺入了师生的意义而超越自身,师生因接纳了文本的意义而成为新我。活化文本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共同发展的过程。 (1)点评批注,读活文本 浙教版教材中,第二、三学段每两个单元会安排一篇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