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

ID:21963992

大小:49.5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5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_第1页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_第2页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_第3页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_第4页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意义郭齐家作为一个真诚的教育家,孔子是极富于首创精神的。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作育人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孔子毕生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经验是卓越的,他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从我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思想和言论,大都可以直接追溯到孔子。即使对当代的教育建设和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孔子和儒家教育思想,首先突出的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周易•系辞传

2、》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意思是说,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按照《易传》的看法,宇宙是一刚健的生命,不停息地变化流行,人也应该效仿它而自强不息。我们人有一种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人效法天地、德配天地、宏大天性,就是要发扬创造性的生命精神,全面发挥人的禀赋与潜能。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这是一种“尊生”、“主动”的传统,肯定人的创造可以与天地的创造相配合、相媲美,“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

3、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这就是说,一旦人能充分地护持住自己的道德理性,人就能全面发挥其本性,并且尊重每个人及每一物的生存,使之“各遂其性”;这样就能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天地鼎足而三,理性地适应并进而辅相天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生活意义,由此而确立。孔子和儒家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天”、“地”、“人”三才的思想,都是讲创造的生命精神贯注于天上、地下、人间。人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完成自己的生命理想,并以平等精神体察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价值

4、,完成其生命,最终通过“正德、利用、厚生”、“立德、立功、立言”、“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对于当代教育改革有重大启发意义的,这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年轻一代具有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人生理想是有借鉴与启发意义的。(二)仁者爱人的宽容精神孔子教育的基本观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故曰:“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仁”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天、地、人、物、我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

5、识,是自己决定自己的。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恻隐之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自尊,又尊人。“仁”就是一种宽容的精神。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

6、同时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这就是“尽己为忠”。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的,决不强加给别人。这就是“推己及人为恕”。孔子和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由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爱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我们爱自己的亲人,进而爱人类,爱草木鸟兽,爱自然万物。所以仁者把自己和天地万物看成一体。孔子和儒家主张通

7、过仁爱之心的推广,把人的精神提扬到超脱寻常的人与我、物与我之分别的“天人合一”之境。值得提出的是,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几千位宗教领袖或代表,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其中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文明间矛盾与冲突相当普遍的当今世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诚恕之道,彼此尊重,加强沟通、理解与对话,是调节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之间关系的良方,也是克服人与自然对立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思路。其实这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精神。(三)有教无类、面向全体的普教精神孔子提出“

8、有教无类”的光辉思想,他认为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普及于平民。孔子以前的教育是有“类”的,教育大权把持在少数贵族手里,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